1周末培优【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愈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繇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选自贾谊《治安策》)【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D.读书三十乘.乘: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茂先坐与.论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若.二十年外书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2D.望石再拜而.去毕礼而.归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参考答案】1.A2.B3.C4.(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5.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3【试题分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文言断句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句子词语结构的对称,此外,如果是一个事件,中间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如果是两个事件,即使句子再短,中间也要断开。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文段中“曰”“矣”“也”“者”都是断句的标志性词语,其后可断开;动词“寝”的处所是“其上”,其后应断句;动词“燃”和“安”之后都既无宾语也无补语,后面应断句;“方今之势”是“何以异此”的主语,主谓之间应断句。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抃.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4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记载B.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名:命名C.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山的北面D.农夫相与抃.于野抃:鼓掌,表示欢喜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周公得禾,以.名其书/举匏尊以.相属B.以为休息之.所/唯江上之.清风C.官吏相与庆于.庭/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五日不雨,可乎./相与枕藉乎.舟中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B.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C.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D.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引经据典,借古代周公、汉武、叔孙等历史名人的史实说明以喜名物古已有之,表示不忘的用意。B.苏轼认为不但自然界的雨对百姓很重要,施政者施行的好的政令一样是百姓的“及时雨”。C.文章认为雨是上天对百姓的恩赐,因此应归功于上天。D.文章开门见山,劈首破题,继而述说亭以雨名的经过,最后以歌作结,首尾圆合。5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2)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百丈山记朱熹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①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②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③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注】①卑庳:低矮。②林薄:密林。③瀵(fèn)涌:喷涌。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A.右俯绝壑,左控.垂崖控:控制。B.虽盛夏亭午..无暑气亭午:正午。C.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绝:极,非常。D.至是则亦穷.矣穷:穷尽,完。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客喜而.笑,洗盏更酌C.乡人凿石容磴以.度/挟飞仙以.遨游D.而作神祠于.其东/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从“登百丈山三里许”切入,直接进入描述的中心“山之胜盖自此始”,而此前上山的所见所闻则一概略过。B.从文章中间两段中的“循磴而东”“出山门而东”“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游览线路总体上是向东的。C.文章第二段以“水”为写作中心,略写了石梁、小屋等景物,详写小涧的美、西阁之胜景以及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D.文章第三段写到百丈山的瀑布,作者先以“下临峭岸,深昧险绝”的险奇作映衬,然后直接写在日光的照耀下瀑布的光彩夺目,以此表现瀑布的幽静美。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2)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1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选自《礼记》)7一1.C【解析】阳:山的南面,因为可以获得阳光,故名。2.B【解析】都是助词,的。A项,用,介词;来,目的连词。C项,于,在,介词;被,介词。D项,吗,句末语气词;在,介词。3.A【解析】注意句子的递进特征,以及顶针的修辞格。4.C5.(1)不久,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为此感到忧虑。(2)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干旱就把雨赐给百姓。【解析】注意“既而”“弥”“以为……忧”“遗”“斯”“赐之以雨”等词语及句式的翻译。【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这场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古人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到了稻禾,便用“嘉禾”命名他的文章;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为年号;叔孙战胜了狄族人,便用狄族首领的名字作为他儿子的名字。(虽然)这些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用意)却是一样的。我到凤翔府的第二年,开始营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亭子,在亭子的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这是丰年之兆。不久,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为此感到忧虑。过了三月乙卯日,才下雨,甲子日又下了雨,百姓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下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共同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共同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共同鼓8掌欢喜,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建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举起酒杯邀请客人,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我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没有麦没有稻,就会不断发生灾荒,诉讼案件就会多起来,而盗贼也滋长猖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