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6课逍遥游(第2课时)1.阅读课文第2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朝菌不知晦朔()()(2)蟪蛄不知春秋()()(3)汤之问棘也是已()(4)斥鴳笑之曰()(5)不过数仞而下()(6)翱翔蓬蒿之间()()()2.阅读课文第2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1)小知不及大知(通“__________”)(2)小年①不及大年②。奚③以知其然④也(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农历十二月为29天的年份;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鱼鲜等产量少的年份。②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春节;丰收年。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3)朝菌不知晦①朔②,蟪蛄不知春秋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春季和秋季,常用来指整个一年,泛指岁月;人的年岁)(4)而彭祖乃今以久①特②闻③,众人④匹⑤之,不亦悲乎(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许多人,大家。⑤__________。)(5)汤之问棘也是①已②(①代词,__________。②句末语气词,_________。)(6)穷发之北(________________)(7)未有知其修者(__________)(8)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羊的角)(9)绝①云气,负②青天,然后图南,且③适④南冥也(①__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10)不过数仞而下①,翱翔②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③也(①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11)而彼且奚适也(__________)(12)此小大之辩也(通“_______”,__________)23.阅读课文第2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句。“以”的宾语“奚”前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省略句、固定句式。“众人”后省略“与其”。“不亦……乎”为固定句式,译为“不是……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适”的宾语“奚”前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翱翔蓬蒿之间。(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介词“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小大之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课文第3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3)泠然善也()(4)彼且恶乎待哉()5.阅读课文第3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1)故夫知效①—官,行②比③一乡,德合一君,而④征⑤一国者(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通“____”,_______________。)(2)举①世誉之②而不加劝③(①形容词,__________。②代词,__________。③__________。)(3)彼于致①福者,未数数然②也(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4)虽然①,犹有未树②也(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②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___。)(5)夫列子御①风而行,泠然②善③也(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6)犹有所待者也(__________)(7)若夫乘天地之正①,而御六气之辩②,以游无穷③者,彼且恶乎待④哉(①__________。②通“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3(8)神人无功①,圣人无名②(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没有功劳。②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今义是没有名称的;姓名不为世人所知的;说不出所以然来的;无缘无故的。)1.作者在第三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又是如何阐述观点的?第三段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4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2.作者写鹏、写蜩等动物,还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吗?大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庄子自己——向往着自由逍遥却又无法逍遥。所以他在众人与彭祖相比时,用了一个“悲”字。他在悲着众人,笑着蜩、鸠时,也在悲着自己。鹏尽管有能力、有恒心与毅力,能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但它终究“有所待”,不能随心所欲。这不正是庄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吗?他参透世事,不愿被“供于神龛”,也能梦蝶忘我,不为丧死而悲,但他终是一条“涸辙之鲋”,不得不为“五斗米”而苦。《逍遥游》便是他在痛苦中的挣扎,也是挣扎中的期盼。但是正是有了这一份纯美的期盼,坎坷的人生才充满了诗意。那么蜩、鸠自然也隐喻着生活中的那些无知而自大的人。这就是庄子的寓言故事——“以寓言为广”。3.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4.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的理想境界到底什么样?前四种人,自鸣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庄子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是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树立起5来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毕竟还是有所依待,这就是要依赖于风。作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褒贬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逍遥”都是有所待的,从而水到渠成地揭示了自己的理想境界:如果顺应变化,随变自适,而不固执妄行,能够做到这样,自然是无处不自得,无时不逍遥。5.总结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1)借用寓言说理。庄子的作品中,运用寓言数量之多是惊人的。本篇中就运用鲲、鹏、蜩、学鸠等寓言故事,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随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6.有人说:庄子的“逍遥游”太虚幻了,在我们现实中根本就不能实现。那么还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吗?庄子的逍遥游的确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我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但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我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6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名利,则能悠游自得。所以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帮我们开出一剂解困的良药。这也是庄子思想历经千年依然不老的原因。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提防/提醒偌大/唯唯诺诺层见叠出/瑕瑜互见B.刹那/古刹朔气/追本溯源擢发难数/数见不鲜C.哽咽/吞咽不啻/归根结蒂扶老挈幼/锲而不舍D.勒令/勒索山脉/一脉相传忧心忡忡/摩肩接踵2.下面句子中加线的成语都出自《庄子》,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据报道,中国独立研制的“嫦娥三号”将于近日发射,届时“嫦娥三号”将带着月球车鹏程万里,飞赴月球,登陆月球,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的关键一步。B.目前的世界经济虽然有所回暖,但还远远不能乐观,所以,那些目无全牛,缺乏合作理念的行为,对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没有丝毫益处。C.遵照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指示,这支部队从实战出发,加大了训练的力度,增加了训练的难度。他们的口号是“为打赢,谋打赢,定打赢”,部队的战斗力白驹过隙般的提升。D.从某一个角度讲,庄子崇尚的无碍、无待的绝对自由,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那种在社会生活中像庖丁解牛一样“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的处世主张,也近乎滑头主义。3.下列各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小知不及大知7②此小大之辩也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云销雨霁⑤而彼且奚适也⑥而征一国者⑦北冥有鱼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⑥⑧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不过数仞而下B.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C.水击三千里D.德合一君6.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以五百岁为春③诸侯以惠爱为德④奚以知其然也⑤问征夫以前路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⑦公田之利,足以为酒⑧农人告余以春及A.①②③B.④⑥⑦C.⑤⑥⑧D.①④⑥7.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A.翱翔蓬蒿之间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8.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8每月的第一天。C.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子,名铿,活了八百岁,“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指此人。D.“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9.把下列句子组合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①《逍遥游》其实无形地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告诉我们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②也就是说人的这一生,有生之年大小之境应用起来完全不同,会带给人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③因为真正的大与小,不仅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④所以大与小呢,它绝不是一种文学化描写的境界,更多的时候它表现在生活中很多实用的规则里。⑤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一个核心的命题,就是什么是大,什么是小。10.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子,再造两个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庄子是先秦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丰富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与批判者。11.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精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