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10谈中国诗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0782075】①尽管有中国的分析师认为,根据国与国不为已甚....的潜规则,美国监管机构不会将某汽车公司罚到倾家荡产,但是就损失而言,汽车公司确实已经输掉了裤子。②面对货物运输不景气、零散“白货”货源稀少的严峻形势,安阳车站的干部职工主动打响了货运营销攻坚战,创造了万马齐喑....闯市场的热闹局面。③多年来,面对名利和诱惑,著名词作家阎肃一直坚守底线,一片冰心....,始终高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出一名文艺老兵高尚的人格修养。④在分宜县公安局杨桥派出所民警的鼎力相助....下,上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知青金女士成功找到了阔别30多年的恩人。⑤上半年,投资者们经历了上至天堂、下探火海的极速投资体验,如坐春风....;下半年刚开始,账户资金缩水厉害,客户的心饱受痛苦的折磨。⑥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C[①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②万马齐喑: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形容局面沉闷。与语句中的“热闹局面”相矛盾。③一片冰心:形容心地纯洁,不羡慕荣华富贵。④鼎力相助:大力相助。该词语是一个敬辞,一般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用于此处不合语境。⑤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熏陶、教诲。用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⑥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30782076】A.近年来,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东京国际书展、首尔国际图书展等平台,使中国出版机构与相关国家的文学版权交易不仅越来越活跃,而且逐步走向规范。B.根据数据显示,如今苏州市范围内共有养老机构221家、机构养老床位57915张,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8.4张,供求极不平衡。苏州面临着养老服务的严峻挑战。C.环保部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等13省区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目前,北京已经开始进行污染源排放清单的论证和编制。D.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需要经历不断成熟、主动推广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有的成果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仍可持续衍生商业价值。2C[A项,滥用介词致使主语残缺,删除“使”;B项,句式杂糅,“根据数据显示”可改为“根据数据”或“数据显示”;D项,语序不当,改为“经历主动推广、不断成熟并被社会所认识和认可的过程”。]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导学号:30782077】A.我最近工作很忙,但我会拨冗参加贵公司的开业大典。预祝贵公司开业大吉!B.我收到昔日好友的来信,他在信中问候说:“家严身体安康吗?”C.您送给我的书内容丰富,充满真知灼见,我会好好惠存,常常研读。D.小张在投稿信的最后写道:“我不揣谫陋,寄来拙作,请编辑斧正。顺颂编安!”D[A项,“拨冗”指请对方百忙中抽出时间,不能用于自身;B项,“家严”意为自己的父亲,谦辞,此处应该用“令尊”;C项,“惠存”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30782078】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_____________。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①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②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③中国没有史诗④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⑤中国最好的戏剧诗⑥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A.⑥⑤①②④③B.④①②③⑥⑤C.③⑥⑤②④①D.⑤④①②③⑥C[空格前的内容说中国诗“不然”,就是指中国诗不是按照“史诗—戏剧诗—抒情诗”的顺序发展的。从后文的“中国诗是早熟的”可以推知,中国诗是从“抒情诗”开始的。再分析六句话可以看出,六句话的顺序应该是从分析“史诗—戏剧诗—抒情诗”的顺序进行的。]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最多不超过20个字。【导学号:30782079】我国古代《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就是说,音乐是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而这种情感__①__。这种解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当然__②__,如琵琶曲《十面埋伏》中描写军旅之声,二胡曲《空山鸟语》中模仿鸟鸣之声;而更多的乐曲是并不直接再现什么生活景象,而是表现某种情绪和感情。3与其说二胡曲《二泉映月》是再现无锡惠泉的月夜景色,倒不如说它是__③__。即使在上述描写性的乐章里,也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充满创作者的感情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就是说”意味下文是对上面引文的阐释,根据引文中“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感于物而动”可以推知第①空内容。“当然”有轻微的转折的意味,表示下文所说的是和上文不同的另一种情况,根据下面所举的例子,以及“更多的乐曲是并不直接再现什么生活景象”,可以推知第②空内容。根据“与其……再现……”,并且结合上文“表现某种情绪和感情”,可以推知第③空大体内容,但第③空要结合《二泉映月》的具体内容。【答案】①则是由外界客观现实所激发起来的②也有直接描写现实景象摹仿生活音响的乐章③表现一个贫苦艺人被此情此景激起的哀怨之情6.下列文段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导学号:30782080】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均值”高的同时,也出现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少的“方差”小状况。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必能改变学生“泯然众矣”的命运,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随后就必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①不是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一定达到改变“泯然众矣”的命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②不是只要改变了学生“千人一面”的现状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③不是只要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一定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导学号:3078208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人崔护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该诗好就好在有感而发、清丽自然,昔时“人面”虽美,却未眩惑、沉溺其中;今日佳人难再得,也不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是怅惘,可谓“哀而不伤”。兴起兴尽、抚今追昔之间,隐含了中国诗学中一个颇为精妙的传统——感兴。“感”,“动人心也”;“兴”是“起情”,“有感之辞”“托事于物”。但凡人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皆是“感兴”。“感兴”的道理并不艰深古奥。说它精妙,是因为感兴的诗学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并不期待对历史、人生和4社会作出多么宏大、深刻的诠释,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也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引人反复咀嚼、悉心品味。就像这句“桃花依旧笑春风”,惹得千载而下的读者为之怦然心动。“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所以不忍释卷,只能陪他一起怅然若失。说到底,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过于执着,未免心为物役、堕入悲苦;看得太透,则又会寡淡枯寂、了无生趣。真正的趣味,只在于洞明世态、练达人情,在痴迷其中与冷眼旁观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度”。面对这个“度”,语言虽常有力不从心的无奈,没有办法也不可能直接描述它的刻度,却可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因而,在感兴的诗学、感兴的作品里,题材只是题材、抓手,通常不具备“主题”的宏大意味和“思想”的完整性、一贯性,如果非得给它冠以一个明确的主题,恐怕只能用“生活”这样一个意义繁复丰饶的概念了。就古代而言,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甚至有人将其称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于近现代而言,因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激烈动荡,加之西方诗学理论、文学观念的融入,凡此种种宏大历史命题统摄下的诗学主流,莫不汲汲于国家、民族、社会、历史等宏大主题的反思与重塑,其间人性、审美等超越庸常日用的抽象观念也成为权衡文学、艺术的重要尺度。感兴的诗学传统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具有“现代”品质的国家、社会和个体生活局面初具规模,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一种“生活现代性”崛起的历史形态中,感兴的诗学才重见天日,于是我们看到了“前生代”作家创作的转变,也感受到“新生代”“晚生代”创作不同以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明确呈现出一种拥抱生活、体味生活、吟咏生活的创作动向。这些作品有赞美、有质疑、有拥抱,也有反抗,但都在“我始终跑不出自己的生活”之大前提下,或是在商品的包围中“灵魂再度受洗”,或是感喟“缓慢的打工生活”。或许新世纪诗歌所根植的现代性生活形态较之传统而言已然翻天覆地,但其在生活中感兴,借诗遣怀,试图以审美的方式理解和诠释生活本身的诗学意图,却是一以贯之的。甚至可以说,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之为“感兴的诗学”之复兴。(摘编自《光明日报》)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兴的诗学作品是对生活中点滴兴会、感动的记录,虽不追求文辞的雕缛和用典等形式技巧,但它却具有某种天然、素朴的情感力量和艺术魅力。B.感兴的诗学作品不要求对历史、人生和社会作出宏大、深刻的诠释,因而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C.感兴的诗学作品“兴”虽起而有节、“情”虽动而无伤大雅,既不为物役、堕入悲苦,又不寡淡枯寂、了无生趣,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智慧。D.感兴的诗学作品突破语言自身的拘谨,借由一个个场景、情态的呈现,一次次兴会、5感悟的传达,让人灵犀一动,心领神会。B[理解有误,“作品也就不涉及历史底蕴、悲悯情怀、哲理玄思等思想内容”错,这些并非没涉及,原文是“没有多么丰沛深厚的历史底蕴、宽广沉重的悲悯情怀、费解难懂的哲理玄思”。]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引用崔护的一首绝妙好诗,点出了本文的论证话题——感兴的诗学传统。B.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分析论证,重点阐释了感兴的诗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主要特点。C.文章第三自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出了感兴的诗学传统的发展脉络。D.文章最后结合新世纪的中国诗学现状强调了感兴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D[文章最后所强调的是新世纪的中国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感兴的诗学”的复兴。“感兴的诗学传统是历代一以贯之的主流”是一个错误概括,从文中看出,这种传统虽没完全中断,但并非历代都得到“伸张”;“主流”的说法不正确,如近现代的诗学主流是“种种宏大历史命题”。]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感兴的诗学在选材、主题、语言、技巧等方面都没有追求,只要对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等有所感触,情动于中,诉诸文辞即可。B.在古代,感兴的诗学传统蔚为大观,有人称之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近现代,它处于“虽不绝如缕,却也无从伸张”的境地。C.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活与历史间的紧张、矛盾得以消解,这为感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