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菱角的喜剧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10课菱角的喜剧本课话题——善于听取一、从课本中积累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人们艰苦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学理论、学文化),深入实践,多方听取意见,肯定自己有所不知,随时随处努力求知,不止掌握事物的一般性还掌握它的特殊性……这一切是多么重要呵!二、从生活中积累李开复说: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善于融汇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三、从历史中积累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一、作者简介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之一——秦牧秦牧(1919-1992),中国作家。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度过。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三大散文家(刘白羽、杨朔、秦牧)之一。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散文的代表作有《长河浪花集》《艺海拾贝》。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二、背景回放2《菱角的喜剧》是作者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写的,当时文章的题目叫做“复杂”。这篇文章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1958年在我国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不少违背事物客观规律的现象,这类错误的出现反映出了一些人在认识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于是作者认为有必要在文学创作中表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之类的题材”(《长河浪花集·序》)。文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于1959年写成的,后来收入散文集《长河浪花集》时,作者将文章的名字改为“菱角的喜剧”。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菱.角(línɡ)(2)点缀.(zhuì)(3)佐.使(zuǒ)(4)筋.斗(jīn)(5)捞.起(lāo)(6)蝗.虫(huá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什...sh..é.n.....sh....(2)翘...qi..à.o.....qi..á.o..(3)壳.....qi..à.o.....k...(4)症...zh..ē.n......zh..è.n...2.语境辨析法(5)里弄.(lònɡ)里的那台发电机不知被谁弄.(nònɡ)坏了。二、写准字形(1)tàn木tàn(2)xj(3)màn轻歌mànmànmàn(4)línlénlín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千奇百怪: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2.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3.茫然失措: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有应对的举措。[辨析正误]3高三漫不经心....地到来了,他感到有些茫然失措....。辨析:“漫不经心”的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句意是高三不知不觉到来了,显然意思不对。(二)易混辨析1.偶然vs偶尔填一填①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把自己写的心情和感悟发到脸书上,开始只是好玩儿,没想到不久有很多网友点赞、留言,夸她写的真实,很有认同感。②“刚投放的时候还看见不少单车,但是一个月以后感觉车子越来越少,根本找不到哪里有,只是偶尔能看到有人使用。”呼和浩特市民王帆告诉记者。辨一辨偶然: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是形容词。偶尔:指间或、有时候(相对于经常),是副词。2.精确vs精密填一填①《光明日报》北京10月30日电,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维生素C如何精确调控基因修饰,也证明该营养成分调控细胞命运的剂量效应,颠覆了该学术领域内的传统认知。②在看过窃听装置照片后,“监视咨询机构”负责人尤格斯特说,这个窃听装置十分精密,一旦接收到声音会立即转发出去。辨一辨精确:极准确;非常正确。侧重于准确。精密:精致细密,侧重于细密。[明大意]作者由自己的日常生活写起,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吃到不同形状的菱角的事件中,悟出“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这一哲理,并展开想象,旁征博引,进一步说明这一道理。作者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掌握其一般性和特殊性,一定要注意掌握认识事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方法。4[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1~6段,回答问题。1.文章从“自己从做小娃娃的时候起”写起,叙写自己和菱角的亲密接触,唱菱角、玩菱角、捞菱角、吃菱角,作者反复陈说,为的是什么?[对应考点:探究创作意图]提示:作者反复陈说,是想表明“‘菱角是有两个角的’这概念就在自己的脑子里坚固地形成起来”。2.第1~3段中,作者为什么会有两次“吃了一惊”?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提示:作者之所以吃惊,是发现菱角的形状和自己印象中的不同,那根深蒂固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照应了第1段的“坚固”,并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张本。二、阅读课文第7~12段,回答问题。3.作者在第11段中说:“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真像是讲究‘君臣佐使’的中药方似的,抽出一味就不成其为好药了。”句中的“君臣佐使”比喻什么?这句话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手法]提示:①“君臣佐使”比喻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互相补充的。②这句话从思想方法上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深入论述,而且从内容上对全文作了全面的总结。4.举例说明本部分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应考点:分析表现方法]提示:①对比论证:聪明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合理性、科学性),自己认识菱角的方法(片面性)。②正反对比:农民掌握下雨的条件“黑云、风势、昆虫动态”。③举例论证:良种变劣,养猪失败。5.本部分的论证脉络是什么?[对应考点:把握文章结构]5提示:首先,第7段提出本文的论点:因为事物有着复杂性、多样性,所以既要掌握事物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具体事物的特殊性,这就可以使认识达到比较精确的地步了。然后,第8~11段运用事例和事理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最后,第12段得出结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得和绝对化简单化的认识方法打仗。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6.作者最初在发表这篇散文时,题目是“复杂”,后来改为“菱角的喜剧”,你认为哪个题目好?为什么?[对应考点:探究问题]提示:(1)“菱角的喜剧”好。(2)这个标题针对性强,全文由菱角谈起,最后引出中心论点;另外,“喜剧”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充满期待地读下去。而“复杂”这一标题过于抽象,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跟文章前半部分内容的语言风格不太协调。[写法归纳]1.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秦牧认为:生活的珍珠,只有用思想的红线穿在一起时才能变为璀璨夺目的“珍珠”。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讴歌光明、鞭挞黑暗,还是描龙绣凤、叙事析理,都贯串着开启心智、净化心灵、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思想。他的作品多为知识小品,往往在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中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同时,秦牧认为:“文学艺术应该能够因人发出更多爽朗的笑声,我们必须有更多巧妙的手,去搔人家精神上的胳肢窝。”本文中,作者为说明认识事物既要想到一般规律又要想到其特殊性及复杂性这一道理,写到了各地见到的各种菱角,然后又进一步生发开来,写对天是否下雨引发的争论,山洞养猪的经验等,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论点加以阐述,使文章浑然一体,无懈可击。2.生动幽默的语言本文的语言可谓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从文章的题目到文末的“劳什子”,一直到文章的举例,都可以看出作者驾驭语言的熟练程度,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妙趣横生,极富感染力。[运用指导]如何巧用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所谓幽默的语言指的是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有趣;二是意味深长。即我们的作文语言既要有趣,又要有让人回味的东西。一味地有趣而毫无味道,这样的语言不是幽默,而是诙谐或者滑稽,对于我们高考作文语言来说,幽默的语言是6一种境界,一种提升作文等级的较高境界。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相声、小品之所以人气旺,诙谐幽默是重要原因。语言诙谐幽默、生动俏皮,让文章情趣顿生。1.夸张或夸张与比喻相间而用。夸张是让事物的特点更明显,而比喻则是使深奥的事情简单化、通俗化,两者合用,能够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2.挪借。即借用彼行业的术语描述此行业的行为。“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已经被我删除了,放在了回收站;而那些快乐的事情就会一次次地被复制出来细细品尝”。“删除”“回收站”“复制”都是电脑操作术语,把它们挪借到表达对生活的态度上,这一挪借让人感到自然熨帖,而又妙趣横生,意趣盎然。3.婉曲。即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含蓄地换一种说法,同时让换说的语言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从而构成幽默。4.虚实转换。即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实化,把实实在在的事物虚化。5.别解。即对我们熟知的概念进行另外的解释,而这个解释似乎有些道理,用这个解释去看待某些现象,就会得出荒谬的结果,从而构成幽默。6.多义误解。“别解”是有意而为之,“多义误解”则是语言本身的多义性而形成的错误理解,而这种错误理解有时的确有令人捧腹的效果。7.拗转。“拗转”指的是从说话者的第一句话里你得出的结论与说话者最终的表达意图完全相反,因为出乎意料而造成幽默。[针对练笔]如果你是新生,你将如何在入校后的初次班会上风趣幽默地介绍自己呢?(100字左右)答:参考示例:我叫杨利,杨树的杨,胜利的利。本人外表平平,在此就不细说了。我深刻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善良,我无意中的诸多善行为我赢来了许多朋友,我感觉这是上天的馈赠;但偶尔我也很无情,每次碰到那些四肢健全、身强力壮的乞丐,我都扭扭头,装没看到。作为一名男生,我非常要面子,这可能是我平时太在乎自己的脸皮保养了,我虽不至于像可爱的女生们时时对镜自恋,但也随时警惕不让我的脸皮受到伤害。今天我们能在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间教室,是什么?缘分对不对?希望能跟在座的每位都成为朋友!谢谢!7偏见,是制约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遭受自然界“报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都很熟悉“农夫与蛇”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农夫的境遇着实招人同情,那条卑鄙恶毒的蛇也确实令人生厌。或许会有人辩证地看待问题,说农夫这也是自找没趣:蛇本冷血,哪里能对一条毫不相干的蛇来奉献自己的爱心与温暖?要我说,这就是偏见。我们总是认为,蛇被冻得快死了,人去救它,它就应该感恩戴德地、一声不吭地甚至要饱含热泪地缩在“救世主”的怀里。事实上呢?蛇是本就要冬眠的,农夫非要把它从睡梦中唤醒,顺带还把寒冷和饥饿也召唤了过来。农夫彻底打乱了蛇的正常生理活动,蛇可能由于既找不到吃的,又因过度寒冷而无法再度入眠最终死亡。就此,蛇要报复农夫,蛇错在哪里呢?其实,在人类社会中,我们不也正扮演着农夫这样的角色么?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要让一切事物都顺着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向去发展,但是我们认为对的,真的就是对的么?或者换言之,适合我们的,就一定会适合自然界中的一切么?比方说,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人类都有着强烈的愿望要挽救濒危物种,以为用科学手段模拟出各种濒危生物的生存环境,就能保全物种的完整。于是老虎被圈进兽笼、熊猫也有了自己的“山头”,结果物种的数量的确是在增加,但是物种的质量呢?不断的近亲交配繁殖使得珍稀动物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低能儿”;老虎也不再是万兽之王,而是连水牛都不敢一战的大猫!物种的基因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这样的结局,不正是偏见作怪的最好的注解吗?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当地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