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六单元训练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8分)绳子的故事[法]莫泊桑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尖利刺耳的嘈杂声嗡嗡声一片。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整个集市都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不久,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乡长身体肥胖,态度威严,说活浮夸。“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他看见您捡到啦。”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第二天,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2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那些爱取笑的人,为了拿他开涮,老逗他讲“绳子的故事”……十二月底,他病倒在床。一月初,他死了。临终前,在昏迷中,他仍不停地表白:“一根细绳……一根细绳……瞧,就在这儿,乡长先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典型的环境,也为主人公命运的发展提供了行动依据,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B.小说对马具商仅写了三次,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是个关键人物,通过他的行为,可以看到他的恶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C.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富有特征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以绳子的故事为线索,情节曲折有致。D.小说通过农民奥士高纳因捡到一根绳子而被诬陷以致含冤而死的不幸遭遇,只是反映了下层人民中小人物的性格悲剧。2.奥士高纳大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7分)3.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死因,并联系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的看法。(8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8分)火车上的女郎[印度]鲁斯金·邦德火车开动后,车厢里只有我一个人。直到罗哈站才上来一个女郎。前来送行的那对夫妇大概是她的双亲,他们好像对姑娘的这次旅行很不放心,那位太太耐心地告诉女郎该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不可把头探出窗外,如何避免与陌生人交谈等等。我是个盲人,所以无法形容出那女郎的容貌,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哒啪哒”的声响,我知道她穿的是拖鞋。我喜欢听她说话的声音。火车驶出站台后,我问她:“您是到德赫拉顿去吗?”可能因为我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所以我的说话声吓了她一跳。她不禁轻声惊叫一声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人。”“起初我也没有看见您,”我说,“不过我听见您进来了。”我想,只要我坐在原处不动,她就不一定发现我是一个瞎子。“我到沙哈兰坡下车,”女郎说,“我的姑妈到车站接我。您到哪儿去?”“我到德赫拉顿,然后去木苏里。”我答道。“啊,你真运气!我也想去木苏里。我喜欢那里的山峦,尤其是在十月份。”“是啊,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的脑海浮现出我眼睛没有失明时所见到的景象:漫山遍野的太阳花,在明媚的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大多数游客都已离去,万籁俱寂,仿佛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地方。她默默不语,是不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看成了一个多情善感的白痴?随后我错问了一句话:“外面天气怎么样?”她对我的问话似乎不以为意,难道她已发觉我是个瞎子了?不过,她的一句话立刻解除了我的疑虑。“您自己往外看看不就知道了嘛。”语气十分自然。我沿着铺位轻轻地挪到车窗边。窗子开着,我面窗而坐,装出一副欣赏外面风光的神情。我在想象中能看到电线杆飞快地从眼前掠过。“你注意到没有,”我试探着说,“树好像是在动,而我们好像是静止的。”“总是这样。”她说。我朝她转过脸去,有好一会儿,我们谁也没说话。“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我变得越发大胆了,我知道她是不会生气的,因为女孩子很少有不喜欢奉承的。她愉快地笑了,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您这样说,我倒挺高兴。”她说,“人们一张嘴就说我长得漂亮,我都听腻了。”这么说,她一定长得很漂亮了。于是我大声地说:“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呀!”“你真会说话。”她说。“你马上就要到站了。”我唐突地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谢天谢地,路途还不算远,要是在火车上坐二三个小时,可真叫人难熬。”3然而,只要能听见她说话,我坐多久都没关系。她说话的声音,有如高山流水,清脆动听,我想只要一下火车,她就会忘记这次短暂的邂逅。然而对我来说,我会一直想到下车,甚至是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汽笛一声锐鸣,车轮的节奏慢了下来。女郎起身开始收拾东西。我不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梳着披肩发。也许剪着短发。列车缓缓驶进站台,车外,脚夫的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这时,门口传来一位女人的尖脆的说话声,我想一定是她姑妈来接她了。“再见!”女郎说。车门口一阵骚乱,一个男人结结巴巴地道着歉走进车厢,接着门“砰”地一声被关上,把我和外间世界又隔开了。列车徐徐开动了。车越来越快,车轮又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车厢轻轻地晃动着,我摸到窗口,面朝窗外坐下来,外面分明是阳光灿烂的白昼,而对我犹如漆黑的夜晚。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的旅伴,也许又会有新的节目了。“对不起,我可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那样有魅力。”他搭讪着说。“那位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的是长发还是短发?”“这我倒没有注意,”他好像有点迷惑不解地说,“不过她的眼睛我倒留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但对她却毫无用处了——她是个瞎子,你没注意吗?”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我”一开始一个人在座位间里,既为人物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合,也为“我”和“女郎”的故事发展提供了诱因。B.“我”脑海中浮现的景象灿烂、明媚、宁静、和平,是“我”失明前见到的,暗含了“我”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C.“您有一张挺有趣的脸”是“我”对女郎容貌的主观评价,体现了“我”对“女郎”的好感,因而获得了对方的好感。D.门“被关上,把我和外面世界又隔开了”指的是内心的阻隔,表现了“我”的失落和无奈。5.结尾“男人”说女郎“是个瞎子”,看似突兀,却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之中。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7分)6.小说中的“我”和女郎形象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阙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即真授馀试职而已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堡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4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圯/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真授馀/试职而已/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朝,监察御史又被称为“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虽官位不高,但权势颇重。B.“敕”,皇帝颁诏书封赐臣僚爵号、官位、财物、奴婢、妃妾或其它头衔,是帝王制度的专属词汇。C.“丁内艰”又称为“丁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D.明朝,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