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它能够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深度工作的概念虽然不是卡尔·荣格的说法,但是他的做法却像是理解其中深意。荣格曾在树林中用石头建起一座塔楼,以此实现职业生活中的深度工作——这项任务要求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探究历史上其他重要人物的生活,你会发现深度工作在他们身上是非常普遍的。比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都在纽约库阿里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出后,记者都找不到他;JK·罗琳确实会使用电脑,但是广为人知的是,她在写作《哈利·波特》小说期间会远离社交媒体。当然,深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人物和“厌恶”电脑之人。众所周知,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只读书,思考大局。正是在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中,盖茨写下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备忘录,将微软的注意力转移到一家名为网景通讯的新兴公司。另外很具有讽刺性的是,被称作网络朋克作家的尼尔·斯蒂芬森参与创造了流行的网络时代概念,我们却几乎无法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联络到他。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深度工作的普遍存在现象很值得强调,因为这种现象与当代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群体过快淡忘了深度工作的价值。知识工作者之所以远离深度工作,原因显而易见——网络工具。网络工具是一个非常广的门类,包括电子邮箱和短信等通讯服务、推特和脸谱网等社交网络,以及Buzzfeed和Reddit等炫酷的娱乐信息网站。这些工具的兴起,辅以智能手机和可联网办公电脑的广泛使用,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然而与此同时,现代知识工作者也并没有游手好闲。事实上,他们称自己和以前一样忙碌。深度工作并非某种矫揉造作的怀旧情绪,也不是作家和20世纪早期哲学家独有的,而是在当今社会也很有价值的一种技能。它之所以有价值,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种原因与学习相关,第二种原因是数字网络革命的影响力是双向的。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摘编自美国卡尔·纽伯特《深度工作·前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深度工作是指在认知能力达到极限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B.深度工作能够唤醒人们在当前智力水平下深藏于心的价值需要。C.荣格在树林中用石头建造塔楼是为了践行作者深度工作的理念。D.当代大多数知识工作者从未意识到深度工作对成功的潜在价值。解析:BA项,曲解文意,结合文本内容“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它能够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分析可知,“在认知能力达到极限的状态下”的说法错误。C项,强加因果,“是为了践行作者深度工作的理念”分析错误,是碰巧符合罢了。D项,说法绝对,结合文本内容“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深度工作的普遍存在现象很值得强2调,因为这种现象与当代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群体过快淡忘了深度工作的价值”分析,错在“从未意识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用浅易的文字对深度工作的概念、作用和意义进行了简要的阐释。B.文章第二、三两段列举深度工作在古今成功人士身上的具体表现以论证中心。C.文章第四段着力剖析当今知识工作者淡忘深度工作价值的现象及其形成原因。D.文章先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展开事实论证和比喻论证,最后重申其价值所在。解析:D无中生有,原文没有“比喻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取得伟大成绩的深度工作者为了在成名后不受干扰大都拒绝使用电子通讯。B.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是其无法进行深度工作的主要原因。C.因深度工作与学习相关,与数字网络革命的影响力是双向的有关,所以很有价值。D.如果当代知识工作者都能像荣格、盖茨一样深度工作,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解析:A结合材料第二、三段内容“但是广为人知的是,她在写作《哈利·波特》小说期间会远离社交媒体”“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只读书,思考大局”“我们却几乎无法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联络到他”分析可知,原文提及的这些人并非有意为之。(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柴达木的诗意(节选)徐迅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驱车去昆仑山口,从车窗向外瞭望昆仑山,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而去。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山幽峭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诗人们坐在车上,一路看,一路兴奋不已。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在我接受的教育里,《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白娘子盗仙草》等等,都是在这里产生的。这些神话和故事,不仅赋予我童年和少年岁月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还使我成年后的记忆常常发生错觉。比如,因为白娘子为许仙盗仙草,我以为昆仑山是一座灵山……在我开始有“山”的印象后,昆仑山似乎就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山,一个斑驳陆离的梦。洋溢无限诗意的昆仑山,首先是一座诗歌的高峰。从屈原的“登昆仑兮今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河伯》),到岑参的“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武威送刘单》)……古代的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把昆仑山当成他们歌之咏之的对象。走在昆仑山,车上的诗人七嘴八舌,各自搜索各自的记忆,或摇头晃脑,吟诵出古人写昆仑的一首首诗;或故作惊叹,诧异古代诗人未到昆仑,竟给昆仑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说着说着,他们便有些自豪,觉得古人还没有他们幸运,不像他们双脚能踩上昆仑坚实的土地。在他们的心里,昆仑山是诗歌的山,是中国诗歌的圣地,是他们要崇拜的圣山。仿佛是一种印证与神示,海拔的高度让诗人们就有异样的感觉,心里很快也有了朝圣者不敢怠慢与轻侮的一种意识——觉得朝拜昆仑,一定得有某种庄严的仪式。从柴达木到昆仑山口海拔3700米的昆仑河的北岸,就有一座名叫纳赤台的神泉。这里,“纳赤台”系藏语译名,有“沼泽中的平台”的意思,当地人称“佛台”。这里的泉水即便在隆冬时节也奔涌若流,从不封冻。这里也是昆仑山的一大奇观。据说,前来洗涤及朝拜可福运绵长。到了这里,诗人们便下车,纷纷围着神泉,虔诚地捧起神泉水或饮,或净着手……仿佛在洗涤某种“不洁”,一如当地前来此地洗涤及朝拜的藏族同胞,一脸郑重其事与真诚。3我们终于抵达昆仑山口。一下车,站在昆仑山口,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这里,既没有昆仑六月飞雪的奇观,也没有想象中昆仑山的巍峨与雄浑。我看到的只是一个山脉的狭口。狭口的浅山坡上,尽管也有哈达与写满梵文的彩幡在风中舞蹈,但更多的是标示海拔,或位置,或地理指示的各式各样的石碑。有那么一刻,我脑海里多年积攒的关于昆仑山浩浩荡荡、苍苍茫茫、挺拔高峻、雄奇壮美、磅礴奇峭等词语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一种头疼欲裂的激烈的高原反应。伫立在山口,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把头缓缓抬起,我巡视着面前矗立的一块块石碑,目光最后投向嵌着索南达杰的照片的那一座白色的石碑上,心里更有说不出的苍凉。我知道,索南达杰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为了保护藏羚羊,被偷猎者残忍地杀害,但直到死,他还保持着端枪的英雄的姿势。我的眼睛有些湿润。风过耳,天地间顿时有一种巨大的、神秘的静谧。这下,我突然明白,我一时无语。面对巍巍昆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的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紧扣标题,突出了昆仑山在柴达木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B.古代诗人从没上过昆仑山,却把它作为歌咏对象,写出了不朽诗篇,这说明昆仑山在诗人们心中的分量很重。C.虽然见到的昆仑山与作者想象中的不同,但索南达杰的石碑使其眼睛有些湿润,其中有感动,更有敬佩之情。D.“我像是踩进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里,突然一时无语”写出了“我”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语的心理。解析:D结合文本内容“我心里忽然就隐隐地出现了一丝失望”分析可知,是失望,再加上高原反应,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而不是为昆仑山所震撼而失语的心理。5.文中写了许多与昆仑山相关的传说、诗歌,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引用作用的分析。散文中引用传说、诗歌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主体对象充满了神秘感,突出主体对象在某一方面的地位,如本题突出了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答案:①文中引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等传说及古人所写的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得昆仑山充满了神秘感,突出了昆仑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分)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从而吸引读者。(3分)6.作者为什么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说“在柴达木,最具大气磅礴诗意的,当是昆仑山”的原因,主要从昆仑山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角度分析。“昆仑山在我们面前逶迤而来,又逶迤而去。仿佛天边,又恍惚眼前,显得神圣而高邈。时近时远,雪之皑皑,或冰之消融,昆仑山幽峭的峰影,就这样总在我的眼里叠印着”,昆仑山大气磅礴,巍峨幽峭,显得神圣而高邈。“昆仑山有着无数的经典神话和故事”,昆仑山有数不清的传说与诗歌。“面对巍巍昆仑,人的所有尘世的想法陡然就失去了力量,都被消融得一干二净。这自是另一种词语抵达的4诗意,也是柴达木最为深刻的地方”,昆仑山人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让人在尘世中的想法全部消失,心灵得到升华。抓住以上关键句分条分析提炼即可。答案:①远望昆仑山,昆仑山大气磅礴,巍峨幽峭,显得神圣而高邈,富有诗的意蕴。②昆仑山有数不清的传说与诗歌,赋予人一种浪漫、丰富的遐想,是一个斑驳陆离的梦,洋溢无限诗意。③昆仑山人们的英勇献身精神让人在尘世中的想法全部消失,心灵澄静,得到升华。(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小题。材料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关资源缺乏等问题,导致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家庭教育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从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不断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摘自教育部网站)材料二2016年各年龄段家长对孩子教育主要看重方面材料三家庭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家庭价值观建设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要完成好这一核心任务,首先需要牢固树立崇高的家国情怀。这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其次需要牢固树立高尚的道德风范。把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铸就光明伟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