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阿房宫赋课件 粤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这是一座怎样的宫殿啊,唐人说了宋人谈,元人议了明人评。覆压三百余里的气势,没能支撑起秦王朝大厦将倾的危局;满宫的珍宝美女,没能满足秦帝王奢侈荒淫的贪欲。谁能忘记项羽那一把熊熊烈火,烧焦了秦,燃着了汉,警醒了唐、宋、元的历代君主。听,有人还在低声吟哦:“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备受忧患,他却能从容淡定并深得其乐。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是蛮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意的天堂。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因为有了苏轼,那一缕清风明月和浩淼江水,传唱了上千年!细雨如烟,飘飘洒洒,悄然自白墙青瓦间滑过。那块“项脊轩”的匾额,斑驳,摇曳,渐渐消逝……或许,正如你雨打浮萍的坎坷一生。在蒙蒙细雨中,你锁眉,回首,毅然一甩衣袂挟风而去,空留一纸浸透泪迹的《项脊轩志》,远离此地……故人虽逝,但春风依然一年一度;而项脊轩依然向人们述说着那一段感人的往事,那一段刻骨铭心的亲情……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英雄的背影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远去,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充塞天地之间,激励后人。一部《庄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他,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在孤独的深夜看守心灵的月亮之树。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学学庄子,他就像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在苍茫的夜空中闪亮!在魏晋名流中,有这样一位,他诗文皆工,书法尤擅,“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曾赞言:独特岂止在书道,放浪形骸意气狂。郗氏选婿王家子,慧眼一瞥喜东床!袒胸露背容不动,中有不俗好文章。书功第一尊书圣,后辈从此效王郎!其文其字,其行其事,足以流传万世。第14课阿房宫赋本课话题——仁政一、从课本中积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二、从历史中积累古有尧舜,周具文武,汉出文景,唐盛贞观,清泰康乾。这些朝代的鼎盛无一不是“行王道”“持中庸”“求平衡”。仁政的特点在于选贤用能、广开言路、讲义求睦、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老百姓因此能够循礼守法,安居乐业。三、从名言中积累1.古者为政,爱人为大。——礼记2.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汉·桓宽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4.以仁服人,何人不服。——清·吴敬梓5.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宋·王安石6.在暴君统治下,自由被言论毁灭,人们只有保持沉默,才能得到象征性的自由。——卢梭7.我还发现,在暴政的国度里,既无美德,也无欢乐。——华兹华斯一、作者简介“小李杜”之“杜”——杜牧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之孙。大和进士,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的侵扰,诗文中多为指陈讽喻时政之作。小诗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也有一些诗写他早年的纵酒狎妓生活。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二、背景回放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35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就死了,接下来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还没完工就在公元前206年被项羽一把火烧毁了。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作者杜牧生活的唐代,也是危机重重。于是,杜牧写了这篇赋。表面上揭露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实际上借秦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当权者要以古为鉴。三、相关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一、字音识记1.阿房.宫()2.缦.回()3.囷.囷()4.妃嫔.()5.媵嫱..()6.辇.来()7.涨腻..()8.鼎铛.()9.珠砾.()10.逦迤..()11.锱铢..()12.横槛.()pánɡmànqūnpínyìnɡqiánɡniǎnzhǎnɡnìchēnɡlìlǐyǐzīzhūjiàn二、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2.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今义: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等。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这里是“天气”(雨雪晴阴)的意思。明亮的星光。4.韩、魏之经营..①,齐、楚之精英..②①古义: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②古义:今义:指社会上杰出的人才。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值得怜悯。指收集的金玉珠宝等物。指积聚的金玉珠宝等物。可惜三、一词多义(一)实词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楼》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动词,统一数词,表数量副词,一旦副词,全,都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④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动词,喜欢动词,爱护动词,吝惜动词,喜欢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4.使①使.负栋之柱②使.六国各爱其人③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官场现形记》动词,搜刮助词,着动词,让连词,假使名词,使者(二)虚词5.之①一日之.内,一宫之间②杳不知其所之.也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6.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不敢言而.敢怒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去代词,这件事(秦亡)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朝歌.夜弦.②鼎.铛玉.石③金.块珠.砾④楚人一炬.⑤族.秦者,秦也歌:唱歌;弦:弹曲鼎:把鼎当作;玉:把玉当作金:把金当作;珠:把珠当作放火灭族,杀尽2.名词作状语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辇.来于秦3.名词意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北:向北;西:向西乘坐辇车以……为鉴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经营:经营的金玉珠宝等物(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为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数词活用数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为……感到悲伤统一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也”表判断)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者……也……也”表判断)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也”表判断)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也……也”表判断)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也”表判断)(二)被动句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三)倒装句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现代汉语语序:于南亩之农夫多)[明大意]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理脉络]描写——第一部分1、2:写秦始皇荒淫奢侈借古雄伟壮观的阿房宫1统一建宫宏伟瑰丽宏大宽广阿房宫的美人2美人之多议论——第二部分3、4:六国及秦灭亡原因讽今由描写转为议论3对比事理秦王骄奢宫化焦土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4阿房宫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问题。1.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是突出阿房宫雄伟壮丽的一项是()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②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③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⑤歌台暖响,春光融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①②④三项分别从其占地广、设计巧、想象神奇的角度来写阿房宫的“雄伟壮丽”。③写宫女们的生活情景。⑤是说对宫中歌乐的感受。答案:B2.对第2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比喻句构成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写出了宫女们的惆怅心理;“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运用比喻手法既写出了宫女的不幸,又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C.“收藏”“经营”“精英”在文中都是指金玉珠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既写出宫中珍宝之多,又写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D.本段文字着眼于阿房宫中的“宫女之多”“珍宝之多”,运用对偶、排比、夸张手法极写秦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从中可以窥见秦亡的迹象。解析:B项,“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运用的应该是夸张手法,并非比喻。答案:B3.对第3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本段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经过重重铺垫,笔锋一转,让“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焚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解析:D项,“同情”不正确,作者通过此句表达了不安与忧愤之情。答案:D二、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问题。4.对第4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B.作者连续感叹,情不自禁。“嗟乎”以下申述论据,指出爱民和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C.最后用“后人”的委婉称谓,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辙,意味深长。D.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指出了六国如果能够爱其民则足以拒秦;如果秦国能够爱六国之人,则可以使政权传世不灭。解析:D项,最后一段运用的是假设论证而非对比论证。答案:D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是辞赋,以整句(排比句、对偶句)为主,间用散句,长短句穿插其中,这样既显得有气势,又显得文情错落有致。B.杜牧根据有关资料再造了“阿房宫”,通篇驰骋瑰丽的想象。比喻、夸张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既是比喻,也是夸张。C.开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四个三字短句,节奏急促,写出建宫背景及耗资,接着用几个长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写占地面积和走势。D.文章前两段以议论为主,后两段以描写为主,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写法。如第3段对秦皇奢侈的议论,一连用了六个排比句。解析:D项中,文章前两段是以描写为主,后两段才是以议论为主。答案:D1.丰富的想象和铺排夸张阿房宫究竟是怎样的,无人知晓。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极尽铺排夸张之能事,将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楼阁之奇、布局之巧、建筑之美、歌舞之盛、美人之众、珍宝之多,铺叙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骈散兼行,错落有致本文既发挥了骈文的特点又不受其束缚,骈句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