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valuationWarning:ThedocumentwascreatedwithSpire.Docfor.NET.第15课赤壁赋本课话题——豁达一、从课本中积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二、从历史中积累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是个豁达乐观的人,他一生三次被贬谪,可谓坎坷浮沉,备历险难,但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以“雪泥”“飞鸿”等新颖意象入诗,并以“飞鸿”自喻,把人生中遇到的坎坷视为偶然留下的脚印,把乐观洒脱旷达的精神和人生态度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三、从名言中积累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着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幸福的一天终会来临。——普希金2.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对联3.草色人情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唐·杜牧4.宽怀大度一些,机会便多了,世界也大了;偏狭小气,机会便少了,世界也小了。——佚名5.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明·于谦一、作者简介豪放词人——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2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被公认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是“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其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二、背景回放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三、相关知识1.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2.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大熊星座的七颗最亮的星,勺子状。牛宿,有星六颗,即摩羯座六星,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一、字音识记1.壬戌..(rénxū)2.斗.牛之间(dǒu)3.嫠.妇(lí)4.愀.然(qiǎo)5.山川相缪.(liáo)6.酾.酒临江(shī)7.横槊.赋诗(shuò)8.扁.舟(piān)9.匏.尊(páo)10.蜉蝣..(fúyóu)11.无尽藏.(zànɡ)12.枕藉.(jiè)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通“嘱”,译为“劝酒”2.山川相缪.通“缭”,译为“萦绕”3.举匏尊.以相属通“樽”,译为“酒杯”三、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一种人与牛相斗的娱乐活动。3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今义:指容貌美丽的人,多指女子。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望①七月既望.名词,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②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①扣舷而歌.动词,唱②歌.曰名词,歌词③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3.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去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动词,像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动词,像4.然①其声呜呜然.象声词词尾,……的样子②何为其然.也代词,这样5.长①抱明月而长.终副词,永远②而卒莫消长.也动词,增长(二)虚词6.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⑤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7.而①羽化而.登仙连词,表承接②扣舷而.歌连词,表修饰③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④正襟危坐,而.问客连词,表修饰⑤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⑦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因果8.之①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不译③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④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其①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②其.声呜呜然代词,那③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④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东:向东进军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2.名词作状语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东:向东3.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友:以……为友(二)动词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5①正.襟危坐整理②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也”表判断)(二)倒装句1.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现代汉语语序:予怀渺渺兮)2.宾语前置①何为其然也(“何为”现代汉语语序是“为何”)②而今安在哉(“安在”现代汉语语序是“在安”)③而又何羡乎(“何羡”现代汉语语序是“羡何”)3.状语后置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现代汉语语序: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②徘徊于斗牛之间(现代汉语语序:于斗牛之间徘徊)4.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现代汉语语序:凌茫然之万顷)[明大意]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问题。1.下面各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客悲”的根本原因的一项是()6①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解析:选C③表达的是快乐的情绪,⑤是听了箫声的感受,不属于根本原因。2.下列对第3段文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借客人之口称赞曹操为英雄,是为了衬托赤壁之战中周郎非凡的表现,委婉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伤感。B.“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等句,流露出了对于人生的渺小和短暂的苦恼与无可奈何之情。C.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道出自己的思想感情。D.这段文字怀古伤今,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解析:选AA项,“是为了衬托赤壁之战中周郎非凡的表现”不对,文中无此意。3.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C.第2段作者借助夸张、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作者的感情蕴涵其中。D.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解析:选DD项,“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不对,写曹操以及历史人物是为了抒发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二、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问题。4.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轼旷达洒脱的一组是()①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②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③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⑤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7⑥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解析:选D①②③表达了悲伤的情感。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写月夜泛舟的欢乐心情,再写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B.文中客的回答充满了对人世沧桑的烦恼和哀叹,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其实正是苏轼在贬谪生活中的全部思想状态的反映。C.作者认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宇宙万物固然无穷无尽,但人生其实也一样绵延不息,所以人也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D.通篇紧紧围绕明月江水进行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中议论抒情使文章富有情致和理趣,全文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而和谐的统一。解析:选BB项,“全部”错。客的回答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B.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C.第3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D.第4段,结尾意味深长。结尾客人转喜为悲,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解析:选DD项,“客人转喜为悲”错,应为“客人转悲为喜”。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1082月满为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苏子:苏轼自称。泛:飘浮。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佳作赏析]文章开头即创设了一个清8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点,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月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苏轼。秋黄昏泛舟赤壁的情景,直接入题;紧接着联系苏轼,点出苏轼与黄州赤壁的密切关系,衔接紧密,与文题“苏轼的赤壁”照应自然;接着糅合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有关语句,巧妙嵌入,也为下文作好铺垫;紧接着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来证明苏轼在赤壁的顿悟,再以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句子过渡,照应严密;由于有了上文对苏轼顿悟的铺写,李清照、柳永、李煜的愁绪,便反过来衬托出了苏轼“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和“只唱‘千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