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逍遥游(节选)本课话题——自由一、从课本中积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二、从历史中积累追求自由的陶渊明绝大多数人为了自由,不要说爱情、生命,就是功名、利禄,都下不了抛弃的决心。像晋人陶渊明那样,弃官回乡,“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者,古往今来,屈指可数。陶渊明的不朽事业,固然是立言,诗文做得好。但是,根源在于他做到了:为自由,抛弃利禄。生活虽然清贫、艰苦,但是他能从中得到快乐,并将这种快乐形诸笔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从名言中积累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裴多菲2.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加缪3.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歌德4.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贝克5.放弃基本的自由以换取苟安的人,终归失去自由,也得不到安全。——富兰克林一、作者简介逍遥仙人——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庄子》共33篇,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二、背景回放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一、字音识记1.北冥.()2.鲲鹏..()3.徙.于南冥()4.抟.扶摇而上()5.坳.堂()6.夭阏..()7.决.起而飞()8.榆枋..()9.舂.粮()10.晦朔.()11.蟪蛄..()12.大椿.()13.数仞.()14.蓬蒿.()15.泠.然()16.数.数然()mínɡkūnpénɡxǐtuánàoyāoèxuèyúfānɡchōnɡshuòhuìɡūchūnrènhāolínɡshuò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译为2.其翼若垂.天之云通,译为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通,译为4.小知.不及大知通,译为5.此小大之辩.也通,译为6.而.征一国者通,译为7.而御六气之辩.通,译为“溟”“海”“陲”“边际”“返”“返回”“智”“智慧”“辨”“区别”“能”“能耐”“变”“变化”三、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2.腹犹果然..古义: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匹之古义:。今义:多数人。即使这样。饱足的样子。一般人4.野马..也,尘埃也古义:今义:外形像家马的一种哺乳动物,群栖于沙漠、草原地带。5.蟪蛄不知春秋..古义:今义: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人的年龄或年纪。传说山野中如野马般奔腾的雾气。四季。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今义:羊的角。7.小年..不及大年..(1)小年古义:今义:农历腊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神称小年;也指果树结果少生长慢的年份。(2)大年古义:今义:指春节;果树结果多生长快的年份。旋风。寿命短的。寿命长的。四、一词多义(一)实词1.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齐谐》者,志.怪者也2.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圣人无名.③名.之者谁《醉翁亭记》④莫名.其妙3.穷①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名词,志向动词,记载,记录名词,名字名词,名声动词,命名动词,说出形容词,尽动词,走到尽头(二)虚词4.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②鹏之.徙于南冥也③而莫之.夭阏者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⑤之.二虫又何知⑥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大鹏动词,到,往代词,这代词,他5.而①怒而.飞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⑤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则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③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副词,就连词,或者连词,那么7.以①以.五百岁为春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③奚以.知其然也④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8.其①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②其.名为鹏③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介词,把介词,用介词,凭借介词,因为是……还是,表选择句代词,它的代词,它五、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①而后乃今将图南.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③不过数仞而下.(二)动词活用使动用法①彼于致.福者②德合.一君③而征.一国者向南飞向南飞降落使……到来使……满意使……信任(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者,……者也”表判断)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3.此小大之辩也(“……也”表判断)怪异的事物(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奚以知其然也(“奚以”现代汉语语序为“以奚”)②莫之夭阏者(“莫之夭阏”现代汉语语序为“莫夭阏之”)③彼且奚适也(“奚适”现代汉语语序为“适奚”)④之二虫又何知(“何知”现代汉语语序为“知何”)2.状语后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现代汉语语序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三)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2.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明大意]“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绝对自由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应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理脉络]一、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问题。1.对课文1~4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写鹏鲲之大,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寓含了自己的凌云之志。B.蜩与学鸠对鲲鹏的嘲笑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本文段作为寓言的一个开头,其寓意是说,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做成大事。D.本文段写鲲鹏也好,写蜩鸠也好,无非是说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解析:A、B、C三项的理解没有抓住本文的中心。答案:D二、阅读课文第5~7段,回答问题。2.下列对第5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的对比,表述了世间存在小大之辩的观点。B.这段文字,用“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C.强调“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不同,是强调人的智慧与寿命都有不同。D.作者举出彭祖的例子,意在说明只有心无所依,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并能得到长寿。解析:B项,“说明”应为“论证”,且没说明“小知不如大知”的观点;C项,强调的是人在认识上的不同,有所凭借就不是逍遥游;D项,强调寿命短的人不能了解寿命长的人的道理。答案:A3.第7段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宋荣子、列子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物。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C.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子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们均有所待。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解析:结合文意理解。答案:D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4.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鲲鹏之大,第2段写鲲鹏与世间生物都是凭借外力活动的,第3段写强大的外力的作用,第4段说明“小知不及大知”。B.前4段用了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阐明了大凡事物的活动都“有所待”的原理。C.课文第7段用了类比法、举例法、对比法,层层深入,论证了只有“无所待”才能成为“至人”的观点。D.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他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解析:D项,庄子散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答案:D5.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自然段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的巨鲲大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背大,“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大。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B.第2段中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C.第4段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D.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才是真正的“逍遥”。解析:D项,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答案:D1.借用寓言说理《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蜩、鹏、学鸠、斥,有的是作者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作者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这些寓言都寄托着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中,并被深深感染。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例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文中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予其人的性情,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4.对比论证贯串全文如“大鹏”与“野马”“尘埃”,“大鹏”与“蜩”“学鸠”的大小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世间大小事物皆“有所待”。“朝菌”“蟪蛄”的“小年”与“冥灵”“大椿”的“大年”对比,“彭祖”之寿与“众人”之寿的对比,“汤之问棘”中“鹏鸟”与“斥”的对比,透彻地论证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说明万物皆“有所待”以及“小大之辩”的道理。“效”“比”“合”“征”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作对比,说明世人虽有区别也不免“有所待”的道理。对比说理结合其他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时间的流逝,淡涤了旧迹,仅留下微漠的平淡与悲哀。濮水边,你翩然而去,仅留下楚使的瞠目与叹息。或喜甜甘之味,或爱亦苦亦甜的刺激,谁人如你——庄子,淡泊一切,与道合而为一,只偏执着那淡淡的清白。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飞鹏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宁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到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