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案12琵琶行(2)满分28分,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2题。(9分)导学号25894244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①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3分)(BD)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羁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E.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解析】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相思的深厚友情。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3~4题。(9分)导学号258942452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注:①白氏时任杭州刺史。②伍员:伍子胥。杭州城内吴山上有伍员庙。③苏小:苏小小,南朝人,西湖冷桥畔旧有其墓。④“柿蒂”:绫的花纹。3.本诗所写景物反映了杭州的哪些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反映了杭州春意盎然的自然美景、深厚丰富的历史底蕴、闲适优雅的市井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此地景色风物的欣赏、赞美之情,以及在此任职的自得之情。4.“涛声夜入伍员庙”一句与诗歌整体协调和谐吗?请简述你的意见。(5分)答:从浅层看,有不和谐之处:涛声不是“望”得见的;“夜入”是想象,而其他各句是实写;“伍员”容易引发激昂悲愤之情,与全诗的闲情逸致不同。从深处看,还是和题目、整体内容协调的:想象的夜入庙中的震耳“涛声”,间接反映、烘托了眼前所见钱塘江的壮阔气势;“伍员庙”也是望中所见,引发对杭州人文历史的追寻,使景物更有风韵。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9分)导学号25894076马亨,字大用,刑州南和人。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亨为京兆榷课所长官。京兆乃世祖封藩,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莅政五年,民安而课裕。宪宗遣阿蓝答儿等核京兆钱谷,亨辇岁办课银五百锭输之藩府,道出平阳,与之遇。亨策曰:“见之则银必拘留,不见则必以罪加我,与其银弗达王府,宁获罪焉。”避而过之。阿蓝答儿果怒,遣使逮之。既至,究治百端,竟无所得。世祖知其诬,更赐银三十二锭。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陕西四川立宣抚司,诏亨议陕西宣抚司事。寻赐金符,迁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寻建行省..,命亨兼陕西行省左司郎中。时兴元粮五万石欲转饷太安军,计佣值万缗,众推亨往。时丁内艰,以摄省府事强起之。至则以兵官丁产均其役,不阅月而事集。元判官费正寅狡悍不法,亨白省府,欲以法绳之,反诬构行省前在关中有异谋。诏左丞粘合圭谳之,亨力辩,其冤始释。四年,迁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廉访都转运使。未几朝廷以考课..,檄诸路转运使至京师,并转运司入总管府,授亨工部侍郎、解盐副使。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从之。有贾胡恃制国用使阿合马,欲贸交钞本,私平准之利,以增岁课为辞。帝以问,亨对曰:“交钞可以权万货者,法使然也。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贾擅之,废法从私,将何以令天下。”事遂寝。亨又建言立常平、义仓,谓备荒之具,而时以财用不足,止设义仓。七年,立尚书省,仍以亨为尚书..,领左部。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3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佥省任其事十年,还京师,以病请告..。十四年卒,年七十一。(选自《元史·马亨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佥省任其事B.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佥省/任其事C.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佥省/任其事D.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佥省/任其事【解析】抓住关键词“以”“会”“姚枢”等进行断句,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考课,国家依照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予以升降赏罚。B.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C.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置尚书一人,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D.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请告,官员辞官回家的意思。【解析】请告包含两层意思,一为请求休假,二为请求退休。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马亨才华出众,为政有方。在京兆任职期间,他简政宽刑,使百姓安居乐业;到任摄省府事后,不足一月即将军饷督运完成。B.马亨正直,不畏强权。阿蓝答儿等核实世祖藩府的钱谷,他故意避开阿蓝答儿,宁愿自己获罪;行省被诬在关中有异谋,马亨极力辩白,弄清冤情。C.马亨思虑周全,有远见。西域商人想要买下交钞的发行权,以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马亨考虑到这本身是对皇权的侵害,并且会产生很多恶果,最终拒绝了西域商人的请求。D.马亨为人正直,敢议国事。兴元判官费寅,为人狡猾强悍不法,马亨请求省府对他绳之以法;他指出朝廷以考课为由而罢免诸转运使一事,不利于勉励官员。【解析】“最终拒绝了西域商人的请求”表述错误,原文中是皇帝向他询问,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但并非他拒绝。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宪宗遣阿蓝答儿等核京兆钱谷,亨辇岁办课银五百锭输之藩府,道出平阳,与之遇。(5分)译文:宪宗派遣阿蓝答儿等核实世祖藩府的钱谷,马亨当时正把去年所办课银五百锭运送到藩府,经过平阳与阿蓝答儿相遇。(“核”解释为核实,“辇”解释为运送,“之”解释为到,“道”解释为经过。)(2)亨又建言立常平、义仓,谓备荒之具,而时以财用不足,止设义仓。(5分)译文:马亨又提出建议的言论,设立常平仓、义仓,作为备荒之用,而当时因财力不充足,只设义仓。(“建言”解释为“建议的言论”,“具”解释为用,“以”解释为因为,“止”解释为只。)【参考译文】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马亨为京兆榷课所长官。京兆是世祖的封藩地,马亨简政宽刑,不横征暴敛,经过五年,人民安居乐业,赋税充足。宪宗派遣阿蓝答儿等核实世祖藩府的钱谷,马亨当时正把去年所办课银五百锭运送到藩府,经过平阳与阿蓝答儿相遇。马亨内心盘算:“让他们看见了,必然会把所征课银拿去;不让他们看见,则必以罪加我。与其不能把银运送到王府,毋宁我自己获罪。”于是回避了阿蓝答儿。阿蓝答儿知道后果然大怒,派人去王府逮捕马亨。到了阿蓝答儿那里,对他进行百般审讯,始终一无所得。世祖知道是冤枉了马亨,赐银三十二锭。中统元年,世祖即位,设立陕西、四川宣抚司,诏令马亨参与陕西宣抚司事。不久,赐金符,调为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不久建行省,命马亨兼任陕西行省左司郎中。当时,兴元储粮五万石,欲转输太安军为军饷,计运输力役费万缗,推马亨督运。当时马亨母亲去世,服丧期未满即被起复为摄省府事。马亨到任则按兵官丁户均其劳役,不到一月就把这件事办完。兴元判官费寅,为人狡猾强悍不守法,马亨请求省府对他绳之以法,他竟反诬行省在关中有异谋,朝廷诏令左丞粘合圭审问,马亨极力辩白,才弄清这桩冤情。中统四年,调马亨为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廉访都转运使。不久,朝廷令诸路转运司至京进行成绩考核,到京则将转运使并入总管府,授马亨为工部侍郎、解盐副使。马亨上书问:“以考课定赏罚,而诸转运使来又罢他们的官,像这样,是非在哪里?应还给他们的任命书,使为官者有所勉励。”朝廷依从。有西域商人,恃制国用使阿合马之势,欲买下交钞发行权,私夺政府管制物价之利。帝将此事问马亨,马亨说:“交钞之可以交易万货,这是法律的力量。法者,是皇上的权力,今让一商人去操纵,废法徇私,将如何行令于天下?”于是使那个西域商人的意图未能实现。马亨又提出建议的言论,设立常平仓、义仓,作为备荒之用,而当时因财力不充足,只设义仓。七年,设立尚书省,以马亨为尚书,领左部。不久,因受平章阿合马的忌刻,被诬告免官。时逢元军围襄樊,朝廷决定由河南行省调发军饷,诏令阿里为河南行省右丞,姚枢为左5丞,马亨为佥省任其事。至元十年,还至京师,因病请求辞官回乡。至元十四年去世,七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