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教育目的注意简答,及填空、选择、材料分析等题型2010本章考2分,均为填空题。2011年考1道选择题。考纲要求(1)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功能、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素质教育理论新课改教育培养目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材料分析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或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的功能(选择、填空)(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2)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3)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一、教育目的概述(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背景2.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选择、填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一、教育目的概述(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在确立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教育史上有两种理论,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或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个人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代表性人物是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美国的杜威、马斯洛等。一、教育目的概述2.社会本位论及其主要观点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赫尔巴特、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巴格莱等。一般认为,个人和社会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确立教育目的时应该考虑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需要。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一)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材料分析)《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三、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组成(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各育的概念可能会考填空题)(1)德育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智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4)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2.转变学生观念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靠自己的主动性。因此,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3.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和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进行的。练习练习1: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些期望可以理解为。A广义的教育目的B狭义的教育目的C广义的教育D狭义的教育练习2: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A广义的教育目的B狭义的教育目的C广义的教育D狭义的教育练习3: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手段D教育方法练习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C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D宣传、引导与激励作用练习5:“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他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这一句话表明教育目的具有。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宣传作用练习6: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评价练习7:以下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A国家的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C教师的教学目标D学生的学习目标练习8: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练习9: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称为。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练习10: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A教育理想B教育思想C教育观念D教育理论练习11: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基础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练习12: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加强现代教育科学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练习13: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练习14:素质教育提出:“以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15:为什么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练习16:论述题:根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调查同时显示,中国的中学生用来做数学题的时间是每周307分钟,而其他国家孩子学数学的时间仅为217分钟。令人痛心的是,中国学生为这个“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而且牺牲孩子的创造力。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请从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角度进行分析。练习1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练习18:简述新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特点。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