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电图复习资料1/11心电图★概念心电图:指心脏在每一次机械性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在激动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生物电流可经人体组织传至体表,将测量电极放置体表一定部位,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电活动变化的连续曲线图形,称心动电流图,简称心电图(ECG)心电图只反映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与收缩性无关。心肌细胞电位图反映单个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体表心电图则是反映无数心肌细胞的综合电活动。0相相当于心电图上的QRS波群1相相当于J点,即QRS波群与S-T段的连接点2相相当于S-T段3相相当于T波4相相当于静止状态的等电位线0相至3相末相当于Q-T间期★正常每一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及代表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房的除极波P-R段反映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除极过程中的微弱电位变化。呈零电位而显示为等电位线P-R间期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生经心房、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前的时间,也称房室传导时间)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室除极波的总称S-T段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是心室的复极波Q-T间期反映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总的时间U波代表心室的激后电位,机理不明综上每一正常心动周期典型心电图波组包括:1.四个波(P、QRS、T、U)2.三个段(P-R、S-T、T-P)3.两个间期(P-R、Q-T)4.一个J点(QRS波群的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的交接点)★四、心电图导联概念:心电图导联:是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的正、负极两端相连接,用于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式(一)常规12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1)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加压右上肢导联:avR(反映右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上肢导联:avL(反映左心电位变化)加压左下肢导联:avF(反映左心电位变化)2.单极胸导联:V1、V2:反映右心室电位变化V3、V4:反映室间隔近心尖部电位变化V5、V6:反映左心室电位变化胸导联V1~6的安放位置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至V4两点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二)附加导联诊断学心电图复习资料2/111.V7、V8、V9导联:将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左腋后线、左肩胛线、左脊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适用于左室肥厚,后壁心肌梗死,心脏移位。2.右胸导联(V3R~6R):将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相当于V3~6相对应的部位。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厚,右室心肌梗死、右位心,心脏移位。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数据一、测量方法★(一)心电图纸的组成1.横线距离:代时间,计算各波、间期的时间2.纵线距离:代表电压,计算各波振幅的高度和深度(二)心率的计算1.心律齐者:2.心律不齐者:(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心电图的坐标1.心电图纸为坐标纸,每个小方格的长、宽各为1mm。心电图纸横向坐标的距离代表时间,记录常规心电图时,心电图的走纸速度为25mm/s,故每一小格代表0.04s。心电图纸纵向坐标的距离代表电压的振幅,标准电压为1mv等于10mm,每小格电压等于0.1mv。2.心电图机走纸速度常有25mm/s、50mm/s两种;电压常有1/2、1、2三种。心率测量1.单位:次/分钟(bpm)2.计算:A.心率齐:60/P-P间期(s)或R-R间期(s)B.心率明显不齐:6s内P或R波的数目(作为起点的P波或R波不算在内)乘以10或3s内P或R波的数目(作为起点的P波或R波不算在内)剩以20(即每分钟内心跳次数)。常用于AF、Af中心室率的计算。2.各波时间的测量:★3.R峰时间的测量(室壁激动时间VAT)概念:★4.各间期的测量:★(四)平均心电轴1.概念2.测量方法(1)目测法(2)振幅法:正常心电轴的范围及左、右便移的临床意义Ⅰ、Ⅲ导联主波向上则不偏(尖朝天,则不偏)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则右偏(尖对尖,向右偏)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则左偏(口对口,向左走)Ⅰ、Ⅲ导联主波向下极右偏(口朝天,极右偏)电轴偏移的分类(国内)正常(0°)-30°~+90°左偏-30°~-90°左偏右偏+90°~+180°右偏-90°~-180°不确定电轴*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1.心电轴右偏见于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传导阻滞;2.心电轴左偏见于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电轴偏移可受非心源性因素影响:横位心:心电轴左偏(肥胖、妊娠、腹水等)垂位心:心电轴右偏(瘦长型、婴儿)★二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及变化的临床意义(一)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电压变化时限≤0.11s。双峰时,峰间距<0.04s电压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形态钝圆形,有时可见轻微的切迹呈双峰形方向倒置:PavR直立:PI、Ⅱ、avF、V4-6低平、双向、倒置:III、avL、V1-3诊断学心电图复习资料3/11★窦性P波:P波在avR倒置。I、Ⅱ、avF、V4-6直立★逆行性P波:P波在avR直立,II、III、avF倒置变化的临床意义: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二)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房室传导总时间)1.时间:正常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0.12-0.20s2.临床意义:生理;病理(三)QRS波群1.QRS波群时间:成人:0.06-0.10s;小儿:0.04-0.08sR峰时间:概念:时间:V1(VAT)<0.04s;V5(VAT)<0.05s时间改变临床意义:2.QRS波群电压与形态(1)R波电压1)肢导联:RⅠ<1.5mvA.右室RavR<0.5mv。B.左室RavL<1.2mv;RavF<2.0mv,2)胸导联:A.右室RV1<1.0mv;RV1+SV5<1.05mv。B.左室RV5<2.5mv;RV5+SV1<4.0mv(男)(<3.5mv(女))(2)各导联基本图形1)肢导联:标准导联:I、II、III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2)胸导联:V1-2:rS型R/S<1V3-4:RS型R/S近似1V5-6:Rs型R/S>1顺钟向与逆钟向正常人胸导联R波和S波振幅变化规律示意图(3)低电压:1)肢导联低电压: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和均<0.5mv,2)胸导联低电压: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绝对值和均<0.8mv,临床意义: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心肌炎、心梗等。(4)Q波正常值:(avR导联除外)时限<0.04s,电压<1/4R。不应有切迹。异常Q波的概念:正常除avR导联外时限<0.04s,电压小于同导联1/4R,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死。正常时:V1~2不应有q波,但可为QS型;V3~4极少有q波;V5~6常见q波(四)J点J点,即QRS波群与S-T段的连接点。J点大多位于等电位线上,临床可见于J点上移和J点下移。诊断学心电图复习资料4/11(五)S-T段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的起点间的时距。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1.正常: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2.正常偏移的范围: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0.05mv;正常抬高:V1~2<0.3mv,V3<0.5mv;肢导联、V4~6<0.1mv。3.临床意义:(1)压低大于正常范围:常见心肌缺血、心肌损害、低血钾、心肌劳损、洋地黄作用、束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2)抬高大于正常范围:弓背向上抬高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弓背向下抬高见于急性心包炎。(六)T波心室复极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1.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迹。2.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与R波同向。3.电压: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10(V2-4最高可达1.2-1.5mv)4.临床意义:⑴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与R波方向相反):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低血钾、心肌劳损、洋地黄作用、束支传导阻滞等。⑵T波高耸:A.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常见于高血K。B.如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七)Q-T间期为心室除极与心室复极的总时间。1.正常值:成年人心率60~100次/分时,Q-T间期为0.32-0.44s。心率快,Q-T间期短;心率慢,Q-T间期长。校正的Q-T间期(Q-Tc):2.临床意义:⑴Q-T间期延长: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损害,室内传导阻滞,药物影响(乙胺碘肤酮、奎尼丁)、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⑵Q-T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八)U波1.U波:代表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电压<1/2T,V3最清楚。3.*方向:与T波一致。4.临床意义:⑴U波倒置:常见于高心病及心肌缺血。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常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服用肾上腺素等药物。★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一、心房肥大(一)右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主要是P波电压增高。1.P波高尖≥0.25mv(肢导联),以II、III、aVF导联最清楚2.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3.P波电轴右移超过75°【临床意义】常见于肺心病(故称为肺型P波)、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肺型P波的概念:P波高尖电压≥0.25mv,时间正常,II、III、aVF导联最清楚,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二)左心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主要是P波时间延长。1.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s,以I、Ⅱ、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诊断学心电图复习资料5/112.PR段缩短,P波时间与PR段时间之比1.63.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而后出现深宽的负向波。将V1负向P波的时间乘以负向P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tf)。左房肥大时,PtfV1(绝对值)≥O.04mm·s【临床意义】常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波)、冠心病、高血压病及慢性心衰等二尖瓣型P波的概念:P波增宽时间0.11s,多呈前低后高的双峰波,双峰间距≥0.04s以I、II、aVL导联最清楚,多见于二尖瓣病变除左房肥大外,心房内传导阻滞亦可出现P波双峰和P波时间≥O.12s,应注意鉴别双心房肥大1.P波增宽≥O.12s,其振幅≥O.25mV。2.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谓“肺型P波”及“二尖瓣型P波”,并非慢性肺心病及二尖瓣疾病所特有,故不能称为具有特异性的病因学诊断意义的心电图改变。二、心室肥大心室肥厚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常见后果,当心室肥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心电图发生变化。但心电图在诊断心室肥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①来自左、右心室肌相反方向的心电向量进行综合时,有可能互相抵消而失去两者各自的心电图特征,以致难于作出肯定诊断;②除心室肥大外,同样类型的心电图改变尚可由其他因素所引起。因此,作出心室肥大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资料以及其他的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一)左心室肥大1.心电图表现:1)左室电压增高:(必备条件)肢导联:RⅠ1.5mv;RavF2.0mv;RavL1.2mv;RⅠ+SⅢ>2.5mv;胸导联:RV52.5mv;RV5+SV14.0mv(男),3.5mv(女);2)QRS波群时间0.10~0.11s。VATV50.05s;3)ST-T改变:V5或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压低≥0.05mv;T波低平、双向、倒置;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导联)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4)电轴左偏(二)右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1.QRS波群电压增高:肢导联:RavR>0.5mv;胸导联:Rv1>1.0mv;Rv1+SV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