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侯艳龙[教学内容]⑴MIS战略规划的目标、内容;⑵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企业战略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⑶开发MIS的策略和MIS开发方法,如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重点难点]⑴企业战略规划法和关键成功因素法;⑵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3.1MIS战略规划的概念1、战略规划的概念2、MIS战略规划的概念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4、MIS战略规划的任务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6、MIS战略规划的组织7、制定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8、MIS战略规划的特点9、MIS战略规划的原则1、战略规划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战略规划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而不是做未来的决策,决策只存在于现在;战略规划也不是预测,而是一种思考的工具,是一个过程,即为了取得未来的成就现在该做什么。战略规划通常指对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环境条件、长期目标、重大政策与策略等方面的规划。企业战略规划涉及以下内容:①目标规范②范围确定③竞争优势④资源分配2、MIS战略规划是关于MIS长远发展的规划,既可以看成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专门性规划。以整个系统为分析对象,从战略上把握系统的目标和功能的框架。要强调MIS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整体协调、保持一致,是MIS战略规划工作的核心问题。3、MIS战略规划的内容⑴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⑵组织的状况⑶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重组⑷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⑸近期计划4、MIS战略规划的任务①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②确定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③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④预测未来发展5、MIS战略规划的作用(1)合理分配和利用信息资源。(2)找出问题,识别为实现企业目标MIS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3)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开发。6、MIS战略规划的组织⑴领导小组⑵人员培训⑶规定进度7、MIS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9、MIS战略规划的原则8、MIS战略规划的特点3.2MIS战略规划模型3.2.1诺兰阶段模型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3.2.1.2信息系统发展阶段3.2.1.3增长要素3.2.1.1诺兰阶段模型的结构把计算机应用到一个单位(企业、部门)的管理中去,一般要经历从初装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R.L.)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1973年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被称为诺兰阶段模型。–1980年诺兰进一步完善了该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并使系统的各种与系统生长的不同阶段对应起来,从而成为规划工作的框架。基本思想: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在能够转入下阶段之前,必须先经过系统生长的前几个阶段。因此,如果能够诊断出一个企业目前所处的成长阶段,就能对它的战略规划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和作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根据这个模型,只要一个信息系统存在某些特性,便可以知道它处在哪个阶段。阶段1初装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2蔓延阶段3控制阶段4集成阶段6成熟阶段预算费用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指单位或组织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2)蔓延阶段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事务处理效率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数据冗余、不一致性。(1)初装阶段3.2.1.2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管理部门控制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出现了专门的负责人对组织的系统建设进行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第3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的转换的关键。(4)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3)控制阶段(5)数据管理阶段由于当时美国还处于第四阶段,Nolan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描述。(6)成熟阶段“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个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1)计算机硬件资源(2)应用方式(3)计划控制(4)MIS在组织中的地位(5)领导模式(6)用户意识3.2.1.3增长要素(1)诺兰模型是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总结,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一定的发展规律,跳过某个或某几个阶段是不大可能的,但可压缩某些阶段的时间。(2)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单位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指导MIS的建设。诺兰模型的启示(3)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其发展呈波浪式进程,它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4)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还很紧缺,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现有的MIS现状是不现实的,应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避免盲从,少走弯路,根据自己国家、地区、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3.2.2三阶段模型二、关键成功因素法一、企业系统规划法3.3MIS战略规划方法三、战略目标集转移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由IBM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的,主要基于用信息支持企业运行的思想,是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基本思想:信息支持企业运行。通过自上而下地识别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该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3.3.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方法的作用(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的相对独立性,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BSP方法的优点BSP方法的基本原则(1)MIS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2)MIS战略应表达出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3)MIS应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4)MIS应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5)先“自上而下”识别,再“自下而上”设计(1)定义企业目标(2)定义企业过程(3)定义数据类(4)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3.3.1.1BSP方法的步骤3.3.1.2定义企业目标3.3.1.3定义企业过程或叫业务过程:一组逻辑相关的活动,共同完成某种功能。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由一系列企业过程组成,定义企业过程可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完成其目标,可以有效地支持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设计独立于组织机构。定义企业过程首先要识别企业过程的三类主要来源,即计划/控制过程、关键资源过程和支持资源过程,任何企业活动都与这三方面有关并由这三方面导出。完成过程识别后,还要进行过程分组,应合并同类过程并减少过程在层次上的不一致。然后画出过程组合表,进而画出组织过程矩阵。3.3.1.4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定义数据类的方法:(1)实体法以企业实体为线索,通过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的数据类型识别出数据类。(2)过程法确定各个过程使用或产生了哪些数据类。一般用实体法和过程法分别进行,然后互相参照,归纳出数据类。过程和数据类都定义好后,可得到过程/数据类矩阵(U/C矩阵)。3.3.1.5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信息结构实际上就是划分子系统。根据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来划分子系统,尽量将信息产生的企业过程和信息使用的企业过程划分在同一个子系统中,从而减少子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目的。U/C矩阵,即过程/数据类矩阵:描述组织的业务过程和数据类的关系。矩阵中的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业务过程,矩阵元素的值为U或C,U(Use)表示业务过程使用数据类,C(Create)表示业务过程产生数据类。使用U/C矩阵确定系统子系统的步骤:a.列出企业的管理功能(业务过程)和数据类,建立二维表。b.分析管理功能和数据类的关系,在表中填入U或C。c.调整功能和数据类的位置,使矩阵中的C最靠近对角线,U相对集中。d.将表中U和C密集的地方框在一起,并命名为子系统。框外的U说明子系统间的数据流。对BSP方法的三点说明:(1)BSP方法适合较大型系统的规划(2)建立系统蓝图,不进行详细设计(3)目前存在许多其变形方法,都已取得一定应用效果3.3.2关键成功因素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由哈佛大学的WilliamZani和MIT的JohnRockart提出的。关键成功因素总是与那些能确保企业具有竞争能力的方面相关的,一个企业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对关键成功因素进行认真的和不断的度量,并时刻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整。企业目标2、CSF识别3、性能指标识别4、数据字典定义1、目标识别具体步骤:(1)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4)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识别关键成功因素的工具——树枝因果图例如:某一个企业有一个目标: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市场服务加工质量检验精简人员降低原材料价格商业渠道改善售后服务3.3.3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战略目标集转移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水平、发展趋势、环境约束)等组成。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就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组织的战略集MIS的战略集使命目标战略其他战略性组织属性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开发战略MIS战略规划过程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先考查一下该组织是否有成文的战略式长期计划,如果没有,就要去构造这种战略集合。可以采用以下步骤:①描绘出组织各类人员结构,如卖主、经理、雇员、供应商、顾客、贷款人、政府代理人、地区社团及竞争者等。②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③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这个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应组织战略集的每个元素识别对应的MIS战略约束,然后提出整个MIS的结构。最后,选出一个方案送总经理。BSP与CSF的比较分析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MIS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MIS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CSF法的优点:CSF的目标是开发数据库,因此,输出是一个数据字典。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CSF法的关键是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一、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二、原型法3.4MIS的开发方法三、面向对象方法四、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管理信息系统从问题提出开始,从系统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到系统维护、评价的全过程。现行系统可能是一个手工系统,也可能是以前投入运行的、但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运作、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认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完整地获得用户的需求,而大多数系统的开发者不可能是一个业务专家,对相关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有一个认知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就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有信息技术支撑、与解决问题相关的、数据处理的可运行计算机模型。现实世界:问题计算机世界:计算机可执行模型现实世界:问题观念世界逻辑模型数据世界物理模型计算机世界计算机可执行模型根据问题进行抽象根据系统平台进行设计利用实用软件进行描述认知模型•问题域•逻辑模型:识别用户需求,确定开发系统的功能(“做什么?”)•物理模型:在一定信息技术、系统平台约束下,设计系统实现方式(“如何做?”)•计算机可执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