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與朋輩的失落:香港男性的貧窮處境黃洪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hwong@cuhk.edu.hk~hwong/香港貧窮狀況•香港的貧窮及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後,香港的經濟持續下滑,在二零零二年五至七月香港的失業率高達7.8%,有二十七萬五千人失業。•香港的實質平均薪金指數由1999年的第一季的100下降至2002年第三季的98.6,顯示香港僱員的收入實質下降。2001年人口統計普查顯示,•香港堅尼系數由1981年0.451持續上升至2001年有紀錄以來最高的的0.525,亦表明香港的收入分佈愈來愈走向不平均貧窮下的男性•貧窮人口中的中年男性多是以前從事製造業及建造業的工作,面對經濟轉型,他們不但面對失業減薪的經濟困境,更重要的是他們失去了自尊自信,亦失去了工友間的社會網絡。•失業的男性出現家庭問題及社會孤立的情況亦愈來愈嚴重。面對社會資本消失,以及被社會排斥的處境,不少貧窮男性無論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以至家庭關係每況愈下,造成種種的社會問題。社會資本•從個人或微觀的角度出發,社會資本是指個人透過與他人的社會聯繫(socialtie)而獲得的經濟資源、資訊或機會。•從社會、團體組織或宏觀的角度出發,社會資本指一個社會或組織透過組織之間或社會中的規範、網絡與信任來促進集體行動去實現共同利益(Putnam,1993)。社會資本的作用•Putnam(2000)認為,一個人的社會資本可以從他/她所擁有的社群網路來描述和量度。•故此社會資本是指借助於所佔據的社會關係網絡而把握的資源、財富、資訊或機會。一個人的社會資本愈多,能動員的資源就愈多,在生活和工作上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更強。•社會資本源自人際關係是集體性的,亦會因為人際關係的破壞而消失(Coleman,1988)社會資本弱化與貧窮•Wilson(1987)詳細分析失業問題嚴重如何令芝加哥市中的舊城區愈來愈破落,而成為貧民窟。Wilson指出黑人貧民社區中的中產階級往郊區外移,令貧窮社區中缺乏傳播價值、模範、及資訊的組織。•失業人士及其家庭缺少收入,多依靠社會福利為生,所以並沒有多餘的開支去作閒暇及社會參與的活動,再加上少數族裔及弱勢社群所面對社會的歧視及排斥,令失業人士較難與其他社群接觸及聯絡,造成其處於封閉及同質的網絡中。•所以失業問題惡化與社會資本的弱化可理解為互為因果,變成惡性循環(Rankin&Quane,2000)。強聯繫(strongtie)與弱聯繫(weaktie)•社會資本很多時不是靠強聯繫(strongtie)的動員,而是倚賴和較陌生的人建立聯繫及結連不同的弱聯繫(weaktie)的力量。•人不只與單一社會網絡有關,而會同時與多個社會網絡有聯繫。•參與社會的層面越多,那人就會有較多的弱聯繫網絡,而且這些網絡性質重複的機會就越小。弱聯繫(weaktie)的重要性•網絡群越不重複,可獲取的資訊和資源也較多樣化,故此那人擁有越高的解決問題能力。•Granovetter(1981)指出由僱員介紹會更可靠而不重覆網絡的弱聯繫(weakties),在介紹工作比同質的強聯繫來得更重要。•失業人士的社會資本的弱化,令他們與在職人士的社會聯繫減少,因而亦令他們難於進入勞動力市場。弱勢社群的社會孤立•Paugam(1999)根據法國的經驗指出則指出貧窮人士被迫生活於孤立之中。窮人為了嘗試掩蓋本身的不幸,對於那些可能接近他們的人保持較疏遠的關係。他們令人羞恥的生活狀況令他們認為自己並不屬於任何的階級。•Paugam指出法國的失業人士很多時對於直接家人之外的親屬都會保持疏遠的關係。而職業生涯愈不穩定,家庭關係可能就根本不存在。•男性比女性對這孤立的現象更敏感以及更易於內化。這解釋了現時廣泛存在於高失業率的社區中的社會網絡解體的現象。香港社會資本的弱化:工作間的消失•黃洪及李劍明(2001)對邊緣勞工的質性研究: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出現經濟轉型和去工業化、導至行業性網絡弱化。•失去經濟活動意味著工作間不復存在,再不能提供原有的聚集功能,使網絡逐漸瓦解或因資訊及資源萎縮而失去其支援能力。•當整個行業受到打擊時,同質的網絡原本可以發揮互相支援的作用亦弱化。在行業不景時,成員資訊和資源一同縮減,大大弱化透過網絡集體地解決個別成員問題的能力,亦即是面對社會資本的消失。香港社會資本的弱化:社區/生活空間的消失•政府新市鎮的城市規劃政策及市區重建政策,令舊區土地成為賺錢的商品,•舊區空間的變遷既改變了原來舊區的經濟活動,亦瓦解了勞工過去在原區建立多年的生活及工作網絡,令他們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大型連鎖店及超級市場的興起亦威脅非正規經濟的生存。•貧窮人士社會資本累積所依托的舊市區空間以及非正規經濟的活動受到嚴重的擠壓,面對雙重的打擊。香港社會資本的弱化:家庭社會資本的消失•在缺乏物質及人力資本下,家庭社會資本成為貧窮人士的唯一倚靠。•不少貧窮人士就是靠家庭社會資本來維持生活。•但家庭核心化、單親家庭的增加令家庭網絡弱化亦把貧窮人士最後所能倚靠的家庭社會資本削弱。朋輩的失落香港貧窮線研究香港貧窮線研究簡介•香港貧窮線研究的調查在2001年進行,主要目的是了解這些家庭的開支模式及生活狀況制訂香港的貧窮線;而研究亦會分析貧窮戶的特色、消費模式、生活狀況及社會網絡的情況。•在生活狀況及社會網絡的部分,我們嘗試量度被訪者「社會排斥」及「社會資本」,有半數即1,502個被訪者接受了這部份的訪問。•以下分析便是利用這部分的數據集中比較不同工作狀況人士「社會資本」的規模及性質,亦分析性別的影響。不同工作狀況人士的社會網絡規模沒有工作(組別0)散工及不固定工作(組別1)固定工作(組別2)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標準差)有多少個親友可以借錢給你?1.71(8.11)1.71(2.73)2.61(5.54)有多少個親友可以介紹工作給你?1.13(2.57)2.56(4.50)2.45(6.49)你有多少個可以信任的親友?2.82(8.37)2.98(3.53)4.33(7.07)社會資本指數總計5.65(17.43)7.21(8.13)9.42(15.80)(N)818179505組際差別•固定工作比沒有工作的人士有更大的經濟支援網絡。•沒有工作人士的尋找工作網絡明顯比有工作(包括固定工作或不固定工作)人士的規模少。•有固定工作人士的可信任網絡的規模明顯比沒有固定工作成(包括沒有工作及不固定工作)人士的規模大。•以三組社會網絡組成的社會資本指數計,沒有工作的社會資本是指數是5.65,明顯較散工及不固定工作的7.21及固定工作的9.42為低。男性的工作情況與在熟悉親友中無業者與在業者的比重(%)沒有工作散工、不固定工作固定工作男性無業的比在業的多很多17.813.72.8無業比在業多21.521.48.7無業及在業的差不多22.129.119.2在業的比無業多25.527.441.6在業的比無業多很多13.18.527.6(=89.5,d.f.=8,p0.01,G=0.382)女性的工作情況與在熟悉親友中無業者與在業者的比重(%)沒有工作散工、不固定工作固定工作女性無業的比在業的多很多9.58.25.5無業比在業多16.223.010.6無業及在業的差不多24.132.818.8在業的比無業多31.424.632.1在業的比無業多很多18.811.533.0(=31.3,d.f.=8,p0.01,G=0.191)(N)(494)(61)(218)男性的社會資本較易出現同質化•男性比女性的被訪者更容易出現就算本身職業不穩定而出現孤立的現象。•沒有工作的男性,其熟悉的親友「無業比在業的多很多」,及「無業比在業多」兩者合共高達39.3%男性的社會資本較易出現同質化•而沒有工作的女性,這兩者合共只有25.7%,性別的差異非常明顯,男性無業時社交網絡同質化的傾向明顯較女性為大。•屬散工及不固定工作的男性,上述兩者合共35.1%;•而屬散工及不固定工作女性,兩者合共31.2%,仍可見工作零散化對男性社交網絡的同質化影響亦較女性為高。男性的社會資本較易出現同質化•反觀屬有固定工作的男性,在業比無業的「多很多」及「多」兩者合共69.2%;•而屬有固定工作的女性,兩者合共65.1%。•有固定工作的男女,其社會網絡中以在業人士為主的情況差不多。•但沒有工作的男性其社會網絡的明顯較女性更容易出現孤立的情況(男:G=0.382;女:G=0.191)。男女社會網絡的不同•我們發現香港出現類近Paugam(1999)所描述法國出現的情況,失業或不穩定工作對男性造成社會網絡同質化的影響明顯比女性更大。•我們估計一方面是男性更為依靠工友網絡作為其主要的其社交圈子,而女性的社交圈子較多元化,親友及鄰舍網絡可補充工友網絡的不足,所以失業及就業不穩定對男性的社交網絡同質化的影響較大。露宿者服務評估研究(2002-2004)近年露宿者的變化•關懷露宿者2000研究發現露宿者出現年青化、多元化、短期化及深宵化的發展趨勢。•這促成了深宵露宿者服務的設立•黃洪、李昺偉及孫玉傑(2004)接受社會福利署的委託進行研究以評估新服務的成效。•新服務的開展建基於露宿者問題非單純是個人條件的限制,而是源於一個更深層的社會環境的因素中來考慮。•我們假定「社會聯繫薄弱」和「缺乏社會支援」是露宿者困局的核心部份,露宿者絕大部份問題源起於失業和個人支持網絡的脆弱,形成被勞動市場及家庭排斥的弱勢社群。角色迷失•就業對中年人生發展階段而言是極其重要,倘若中年失業形勢無法及早扭轉,其波及影響就會產生骨牌效應;例如壓力、家庭生活失調等負面影響會陸續出現。•個人的調適機能會隨著角色迷失(rolelessness)及支持網絡的脆弱而對精神健康和社會聯繫失去生機基線問卷調查•二零零一年十月五日晚上至十月八日凌晨進行。以了解全港露宿者的狀況,問卷採用面對面的方式進行,可供分析問卷共298份。成功率為50.9%。•露宿者性別方面,男性仍佔絕大部分,高達97.6%,只有2.3%被訪者為女性。•學歷方面,高達八成半(84.1%)受訪者只有初中以下,其中17.7%從未入學、46.1%學歷在小學或以下、20.3%有初中程度。另有一成(10.7%)有高中程度、1.8%預科,另有3.3%學歷為大專或以上。可見受訪者學歷普遍偏低。•有六成(59.1%)被訪者為單身人士,兩成三(23.0%)已婚,13.1%離婚,2.6%分居。而喪偶的則只有1.5%,亦有0.7%受訪者自稱與人同居。社會聯繫及社會孤寂量表•「社會聯繫」是指受訪者與朋友的接觸情況,同時了解受訪者在有需要時所得到援助的主觀評鑑。•「社會孤寂」是指「人們領悟、體驗及評價其孤立和與他人缺乏溝通的狀態」(楊中芳等,1997),而量表的主要內容由八項題目所組成,內容包括傾訴、交往、被幫助及被了解等情況。社會聯繫•有三成多受訪露宿者表示一個朋友也沒有,顯示這些人士的支援資源非常貧乏。•在「表示有朋友的」受訪者裡,約有二成左右的受訪者祇有一至兩位朋友,這些人士的支援網絡較貧乏。•在「表示有朋友的」受訪者裡,有一成五左右表示最近沒有與他們的朋友聯絡。受訪者與朋友見面的頻密程度有五成左右稱頻密或十分頻密、有兩成九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偶爾見面;另各有一成左右(9.9%)回應稀疏或十分稀疏,這兩成人士的情況值得關注。•整體而言,在與朋友接觸的情況似乎比我們想像中好,估計受訪者是與露宿點附近街坊、店舖或其他露宿者結為朋友,所以與朋友聯繫度頗高。但研究員必須強調,在是次調查中有三成三左右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朋友的,所以從整體的交友情況來看,其實露宿者的社會聯繫的資源並不理想。經濟支援•有關朋友能否提供經濟援助,有四成半左右的受訪者(46.9%)回應沒有朋友會借錢給他,兩成半左右(26.8%)有一至兩個、兩成(21.1%)有三至五個,3.6%有六至十個;亦有1.5%回應有十一個至二十個以上;中位數為一至兩個,所以整體而言會幫助他們的人不多,•況且有接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