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教师培训讲稿让个性和特长在校本课程中飞扬主讲:金塔县南关小学赵桂香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使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我校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和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发丰富生动、充满活力的学生需要和欢迎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也把这些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打造成学校优势和品牌,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和艺术教育天地里主动参与,自主创造,自由发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艺术兴趣,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一、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金塔县南关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艺术教育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特色办学之路,力求实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培养目标。学校先后开设了电子琴、小号、舞蹈、绘画、书法、刺绣、编织、制作、篮球、乒乓球、田径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特长。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艺术教育成为学校一大特色。学校在充分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校内外资源,本着立足学校实际、延伸课程内容、凸显学校传统特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理念,在学校特色项目、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特长生培养、课题研究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教师特长、学生需求与学校的优势开发而成。依据“文化课成绩与艺术特长同生共长,重德与启智相辅相成”的育人目标,特别是立足艺术特色的创建和发展,将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作为主要的校本开发课程,初步构建起以艺术特长型、综合实践型、体育健身型为主的学校课程模式。设置20多个课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在与家长、教师沟通的基础上,可任选一门校本课程。学校规定每周三的下午为固定的校本课程时间。在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里,学生尽情享受自由选择的快乐,释放和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和纲要,让教师“人尽其才”。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力军。斯藤家斯曾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在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我们充分发挥并利用好教师的兴趣和特长,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多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调动教师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的积极性。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学校一方面高薪向社会聘请专业教师,指导师生开展艺术类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积极着手培训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艺术素养。我们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了导师带徒、相互学艺、艺术类课程过关比武等活动,点燃了教师学习艺术特长的热情,有的教师还主动拜学生为师,向他们虚心请教;还有的教师通过录像资料不厌其烦地学习乐器吹奏技巧,摸索剪纸、粘贴、棋艺等技能技巧。通过传、帮、带、学、促等多种学习形式,教师队伍的艺术素质整体攀升,一支战斗在教改前沿的师资队伍快速成长起来。授课教师、班主任不仅胜任了指导学生吹奏乐器、习练书画、编排节目的基本工作,而且还能在课余时间跟孩子们同娱共乐,陶冶情操,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校园生活,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在学校里逐渐形成。这股学习热潮不仅满足了教学改革之需,而且激发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一大批优秀教师在专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学校先后开发了适合学生实际的《竖笛演奏技巧》《小学生口琴吹奏方法》《刺绣艺术》《少年透视入门》《简笔画入门》《电子琴演奏法》《小学生舞蹈及形体练习法》《象棋入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操作指南》《国旗下的讲话》《折剪贴》《体育游戏》等一系列校本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终身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例如省级骨干教师王玉荣老师开发的《少年透视入门》这门课,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每节都设计了教学目标,课后设计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若干素描作品图片和范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从学校作品展室、校园内展示的件件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快乐”。低年级开发的《折剪贴》教材,形象、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深受学生喜爱。陶红霞老师开发的《体育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走、跑、投、攀登等,愉悦了身体,增强了体魄,学生乐此不疲。实践证明,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自主意识明显提高,让每一位教师都人尽其才,不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有力的促进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凸现。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1、以学科融合为切入点,让学生扬起自信风帆。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我校按大纲要求,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将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大力开展校本课程改革。如:在音乐教学方面,加强鉴赏、技能、创作的比重,做到竖笛、横笛、口琴、二胡、小号等器乐进课堂,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会三件以上乐器的演奏,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美术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大胆拓展教学内容:将自制贺卡、陶艺、编制、十字绣、绒线贴、纸袋工艺等都引进课堂,让孩子们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为他们艺术的终身修养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艺术教学质量,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校本课程这块平台上,找到成功的乐趣,重新认识自我,激发上进心。通过这样的尝试,这些学生上课时积极思考探究,主动回答问题,厌学倾向逐渐消失。2、以课外活动为阵地,拓展学生个性空间。活动是艺术生成的机制和源泉。离开具体活生生的艺术活动,艺术教育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将课外活动作为学习艺术,创造艺术的课堂。在低、中、高年级中分别组建舞蹈、美术、书法、图画、硬笔书法、器乐、手工工艺等课外活动小组,在周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活动。做到人员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每周一次班级的自己艺术佳作欣赏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激发学生练习特长的积极性,我校的美术室天天向学生开放,常年展出学生的优秀书法美术、工艺作品,学生随时可鉴赏自己同伴的一幅幅书法、一张张图画、一件件工艺品,萌发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感到成功的价值,学艺兴趣更高了。让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艺术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校制定的“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目标。3、以“艺术日”、“艺术节”为舞台,让学生竞展风采。英国美育理论家雷德芬曾说:一个孩子,到了进小学和初中的年龄以后,常常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和跃跃欲试的心情,只要给予他们的适当的鼓励和指导,这种能力就可能伴随着其他的重要能力发展起来。学校确定星期三下午为学生艺术日,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为学校的艺术节。“艺术日”“艺术节”为学生搭设了一个能够尽情地自由自在地表演的舞台,创设一个让他们自由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和环境。活动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参与艺术的实践活动,从创、编、排、演、主持都是一个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创造、实践的过程。特别是每年的艺术节上,器乐合奏、大合唱、舞蹈、诗朗诵、相声、小品、音乐剧、课本剧、艺术体操、即兴绘画等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既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又让人得到了美的享受,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发展艺术特长的积极性和热情。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学习特长,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为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三年来,我校学生参加“世纪之星”全国书法、绘画比赛连续三年荣获集体一等奖,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社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在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声乐、器乐大赛中,先后有三百多名学生获奖。学生器乐合奏《欢天喜地庆佳节》获“甘肃省首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奖;舞蹈《校园旋律》获酒泉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学校编写的校本课程《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操作指南》,在“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评选中,荣获二等奖。学校计算机兴趣小组在全市举行的“融特杯”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全县义务教育质量抽测和检查评估中,我校始终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