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陕西历史博物馆2015年10月•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万多件,国家一级文物1709件(套),国宝级文物18件!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鱼纹葫芦瓶(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高29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6.5厘米,1976年陕西临潼姜寨出土,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原藏于西安市半坡博物馆藏。彩陶簋(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金怪兽,出土于陕西神木,战国器物,圆雕、透雕、浮雕兼施。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托座正中凸起呈覆斗形,周边花瓣上各有三个小圆孔。怪兽眼珠凸出,大耳竖立,脖颈屈曲虬结。怪兽前肢挺直前倾,后肢跨前,弯颈低头作角斗状。细腰,体内中空,尾卷成环形。通身及四肢上部饰凸云纹,颈脑部饰鬃纹,双角及钩喙饰凸楞纹,角、尾和托座系另铸焊接。这个金怪兽造型奇特,雕工考究,反映了当时匈奴族金工匠师的高超技艺!•鸟盖瓠(胡)壶(战国)1967年绥德废品站征集。通高33.5厘米,口径5.8厘米,圈足径8.8厘米。盖作立体鹑鸟形,与壶颈相合后,器腹以下部分呈前鼓后曲状。鸟嘴处有环扣,可以闭启,鸟双翅,尾翎羽毛清晰可见。此壶造型极为逼真,纹饰细密繁缛,生动形象,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秦公一号大墓呈倒金字塔状,迄今中国发掘的最大墓葬。秦半两及钱范铜罐(秦),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出土。透过斑驳的铜锈感觉千年的时空。杜虎符(秦),铜质,虎形。器物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虎作半立走形,昂首,尾端卷曲。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意思是说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地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皇后之玺”玉印,西汉,国宝级文物,1968年陕西咸阳渭河北岸韩家湾出土。此玉玺印面为正方形,高2厘米,边长2.8厘米,重33克。玉玺上方凸雕一螭虎为钮,四面阴刻云纹,底面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书体流畅,结构方整,笔势方中带圆,刚柔相济,刀法娴熟,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篆刻艺术水准。这枚玉玺为和田羊脂玉,温润洁白,玉质精良,略显透明,极具观赏性。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玺印制度,规定帝、后印章称“玺”,其余均称“印”。又因出土地点位于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西侧约一千米处,所以很可能是吕后生前使用过的印章。•专家认为这方玉印的发现创造了两项全国之最: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皇后印玺;二是玉玺的主人是年代最早的皇后。故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被列为国家级文物。据说江青得知后,命陕西省博物馆派人将玉玺护送去京,江青见之如获至宝,迟迟不还,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这方“皇后之玺”才得返还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彩绘青铜雁鱼铜灯,造型独特,设计巧妙。既能任意调节灯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又通过水吸收烟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烟尘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体现了汉代工艺品既追求美观,又注重实用的特点,堪称古代灯具的珍品。金饼(西汉),1999年11月西安北郊新华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每枚金饼的重量多在245克至250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这些金饼表面多刻有“V”形等符号以及“租”等文字,为研究汉代的铸币制度和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金饼作为汉代的黄金币,除用于贮备外,有时也被用于赏赐功臣。在同一地点出土这么多的金饼,在国内还是首次。文字瓦当(汉)。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汉代冥器中的陶楼、陶屋、陶院落陶井••西汉鎏金竹节熏香炉•1981年出土于陕西兴平茂陵一座陪葬墓。高58cm,底座直径13.3cm。这件熏炉为青铜质地,通体鎏金、鎏银。熏炉的底座上透雕着两条蟠龙,两条龙昂首张口咬住竹柄。竹节形的柄分为五节,节上还刻着竹叶,柄的上端有三条蟠龙将熏炉托起。•整件熏炉被分为三个装饰区域,共九条龙装点其中。“九”在我国古代象征最高数字,是皇权的一种体现。由炉盖外侧的铭文可知,此炉是汉武帝赠给平阳公主(汉武帝的姐姐)的赏品。虽然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表层却完好如新,是国宝级珍品。•魏晋南北朝从北魏建立到隋统一结束,历史300多年,这个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形成了以汉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由于历史原因,这一时期的文物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和地域特点。这里展出的马刺,不管怎么扔都是三尖着地,一尖竖起,是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据说是诸葛亮的发明。••安伽墓围屏石榻•安伽墓,北周时期墓葬,位于西安市北郊龙首原。安伽墓坐北朝南,方向180度,墓葬由斜坡墓道、天井、过洞、砖砌拱形甬道及砖砌穹隆顶墓室组成。天井东西两壁及过洞、甬道进口上方原绘有壁画。墓葬中首次出土的围屏石榻及祆教祭祀图,反映的多为中亚人的生活场景,安伽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墓葬主人可能是掌握“丝绸之路”贸易的具有一定官职的粟特贵族。石刻图案所反映的内容大部分为粟特人的生活场景,另有一部分则反映了他们旅居中国后的生活场面。安伽墓的发掘,为我们研究北周时期粟特文化及其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出土一批罕见的浅浮雕贴金彩绘石刻,为研究祆教徒的葬俗及中国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释迦牟尼立像•(北周大象二年)西安市灞桥村出土,原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仁寿镜(隋)永寿县永泰乡孟村出土•独孤信多面精煤印,这个不得不说,国宝级的。•独孤信,史上最牛老丈人,美容仪,善骑射。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隋文帝杨坚和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三朝国丈啊,所以他但当了很多官职,平时办公很多大印了,几十个,很不方便,他就想了个办法,弄了块煤精(煤的一种),找人刻成多面体,共26个印面,这样办起公来方便多了,想盖大司马就大司马,想盖大都督就大都督。•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隋文帝杨坚581年建立隋朝,他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重要政治制度,并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这是陕西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大唐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不衰,在海外的华人自称唐人,世界各地都有唐人街,可见,国人对唐代的自豪和敬仰。•唐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修葺完善。分宫城、皇城、外廓城三大部分,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南北11条大街和东西14条大街将整个长安城分为108个坊。东西各设两市发展工商业。•镶金兽首玛瑙杯,唐,海内孤品,陕博镇馆之宝之一!通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酱红地,玛瑙制作,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帽,能够卸下,内部有流,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镇馆之宝--鹦鹉纹提梁银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唐代器具。材质为银,提梁焊接在罐肩上的两个葫芦形附耳之内,可以自由活动。这件银罐纹饰鎏金,罐身装饰的花纹以鹦鹉、鸳鸯为中心,折枝团花缠绕四周。鹦鹉、鸳鸯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并与团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副生机盎然的画面。•罐颈部与足部还装饰有海棠花瓣,使整个器物显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银罐的盖心装饰着宝相团花,周围还饰有葡萄、石榴、忍冬和卷叶纹样。盖内有墨书两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由此推测这件银罐应为盛放炼丹药物的器具。赤金走龙(唐),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每条小金龙长4厘米,高2.8厘米,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工艺极其精细。•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唐),何家村窖藏,也是国宝级文物!银壶采用了北方游牧民族携带的皮囊或马镫的造型,腹部两侧各饰一衔杯舞马,舞马形象尤具风采。马身涂金,颈系飘带,嘴衔一杯,昂首扬尾,后腿曲坐,前腿站立,全身呈蹲踞姿态,张口衔着一只酒杯。壶体上面有鎏金的提梁。提梁前面是直立的小壶口,覆盖着鎏金的覆莲纹盖,盖纽上引着一条细银链,套连在壶提梁后部。镇馆之宝--鸳鸯莲瓣纹金碗(唐),为何家村窖藏国宝级文物之一。器物高5.6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重391.5克。敞口,鼓腹,喇叭形圈足,腹外部有两层浮雕式的仰莲瓣,每层十瓣,上层每个莲瓣中心处分别刻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动物,周围则填以形态各异的花草,纹饰全部是手工一点点刻出来,在装饰上,将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与和谐的民族审美情趣融合其中,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熏香球,由两个半圆拼合而成,球内有转轴装置,此装置能使圆球在转动时香薰盒保持重心不变,盒内熏香不会倒出。球的一端,还带有系链和挂钩,可以挂在衣服上,使满身生香。在香薰球的外壳上,运用透雕镂空手法,雕出上下两组不同的花鸟纹饰。这件熏香球透雕精细而匀称,手法娴熟,表现了高超的雕刻工艺。•鎏金刻花铜羊镇(唐)•1974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红庙村出土,高9.4厘米,长15.8厘米,重1200克,浇铸成型,青铜表面鎏金,山羊伏于台座上,前腿一伸一屈,姿态安详,内腔中空,方座内壁有几处尖棱状突起物,估计原来应有填充物,从其造型来看,当为铜镇。•金牌扣饰,1994年青海海北州祁连县出土,长14.7厘米,宽9.2厘米,重365克。金牌正面内容表现了在茂密的灌木林里,一只狼偷袭一头牛的瞬间情景。我们仿佛看到在浓密枝叶的掩映下,一头缓步穿行的牛,忽然被藏匿于枝叶后一只狡猾的狼噬咬住后腿,毫无防备的牛前腿弯曲,低首作挣扎状。整个画面充分表现出了狼的狡诈和牛的无奈。金牌采用了透雕手法,又具有浮雕效果,立体感强,层次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准确,铸造工艺特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件匈奴文物。匈奴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这一地区流传下来的反映狩猎生活的艺术品比较多。尤其是做工精致、便于携带的扣饰,为游牧民族所钟爱,成为他们佩带的主要装饰品之一。据史料记载,匈奴人有习用金银佩饰的传统,但像这件形体较大的金牌扣饰则比较少见,弥足珍贵。唐。1965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长乐坡出土。直径23cm,厚0.55cm,缘厚0.7cm。这是陕博里面唯一一面现在还能照出影像的铜镜,图片是镜的背面。这件铜镜主题纹饰是相间环绕的4只金箔同形衔绶鸾凤及4组银箔同形花卉,边缘是金箔同心结纹。4只鸾凤头上昂,足后蹬,奋然展翅,冲天而起的形象栩栩如生,鸾凤羽毛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生动逼真。金银花鸟用黑漆粘贴在镜背上,空白处反复填漆,然后打磨,使黑色的漆底和黄白的纹样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飘逸,流动,华丽的装饰效果。鎏金铁心铜龙(唐),1975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出土。通高36.9厘米,重2780克。中国古代,龙被视为祥瑞之物,也是王权的象征。此龙出土于唐长安城永乐坊东南隅(yú),玄宗时期,此处是宰相张说的宅第。文献记载,法师曾告诉张说,其地被取土,恐有祸事,埋龙于地,可能就是为了恢复王气,达到消灾免祸,祈福求瑞的目的。•唐代的三彩器物主要分布在西安、洛阳一带,出土数量有限,非常珍贵。这里展出的三彩生活用具、人物、动物等,代表了民族文化的最高水平。•1959年6月陕西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中出土的唐三彩。骆驼高48.5厘米,昂首直立。驼身为白色彩釉,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