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2 第2单元 第2课时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2课时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目标与素养: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1.物理性质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水中易溶水中易溶,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2.化学性质(1)溶液的酸碱性①Na2CO3溶液呈碱性。②NaHCO3溶液呈碱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的大。(2)热稳定性①Na2CO3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Na2CO3·10H2O易风化。②NaHCO3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3)与酸(足量盐酸)反应①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②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4)与碱(氢氧化钠)反应①Na2CO3:与NaOH不反应;②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5)相互转化Na2CO3NaHCO33.用途(1)碳酸钠: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可以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二、侯氏制碱法1.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氨水的NaCl饱和溶液,然后再通入CO2。这样先形成了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以后,可以增大C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NaHCO3。微点拨(1)利用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时,在饱和NaCl溶液中应先通入NH3,后通入CO2。(2)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H4HCO3和NH4Cl、NaCl。(3)“联合制碱法”时还能得到NaHCO3和NH4Cl等副产品。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a2CO3俗称纯碱,属于碱类(×)(2)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3)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均呈碱性(√)(4)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强可用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说明(√)2.(双选)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C.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HCO3Na2CO3D.等物质的量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物质的量:NaHCO3Na2CO3AD[A项,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不易分解,错误;B项,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更剧烈,正确;C项,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确;D项,两者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物质的量相等,错误。]3.Na2CO3和NaHC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1)两物质的水溶液分别与足量盐酸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物质的焰色反应分别为________色,________色。(4)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向溶液中通入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2)2NaHCO3=====△Na2CO3+CO2↑+H2O(3)黄黄(4)CO2Na2CO3+CO2+H2O===2NaHCO3Na2CO3与NaHCO3鉴别及分离与提纯1.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特别提醒: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原因是二者均会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2.Na2CO3与NaHCO3的分离与提纯混合物(括号内的为杂质)除杂方法及试剂Na2CO3固体(NaHCO3)加热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CaCl2溶液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取固体样品,滴加同浓度盐酸,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A[A项中的石灰水与Na2CO3和NaHCO3皆能发生反应产生CaCO3沉淀;B项中CaCl2与NaHCO3不反应,与Na2CO3反应产生CaCO3沉淀;C项加热时,只有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产生的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来鉴别;D项,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比Na2CO3快。]易错警示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虽然前者不反应后者能反应,但均无明显现象;也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或BaOH2溶液,二者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1.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A[除杂方法要操作简便、效果好、不引入新的杂质、保留非杂质成分。可采取这样的方法:Na2CO3+H2O+CO2===2NaHCO3。]2.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判断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者为Na2CO3B分别加入2滴酚酞红色较浅者为Na2CO3C分别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者为Na2CO3D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C[A项,都产生白色沉淀;B项,Na2CO3溶液中红色深;D项,Na2CO3溶液中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C[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A错误;碘盐中的碘以碘酸钾形式存在,而不是碘单质,B错误;硫酸氢钠的水溶液呈酸性,D错误。]2.下列有关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都是白色固体B.它们都易溶于水C.在通常状况下,受热都易分解D.都可以和盐酸反应并生成CO2气体C[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一个显著的区别是热稳定性,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受热难分解。]3.为了验证NaHCO3固体中是否含有Na2CO3,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溶于水后加BaCl2溶液,看有无沉淀C.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无沉淀D.取固体试样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B[对上述物质加热有气体放出,只能证明有NaHCO3,而不能证明含有Na2CO3;NaHCO3与Na2CO3都能与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而无法鉴别。]4.有4种钠的化合物W、X、Y、Z,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①W――→△X+H2O+CO2↑②Z+CO2―→X+O2③Z+H2O―→Y+O2↑④X+Ca(OH)2―→Y+CaCO3↓试回答下列问题:(1)W、X、Y、Z的化学式分别是:W________,X_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2)以上4个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写化学式),还原剂是________(写化学式)。(3)若反应④在溶液中进行,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反应可认定为NaHCO3的分解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由X(Na2CO3)逆推可知Z为Na2O2,Y为NaOH: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以上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④反应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答案](1)NaHCO3Na2CO3NaOHNa2O2(2)②③Na2O2Na2O2(3)Ca(OH)2+Na2CO3===2NaOH+CaCO3↓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