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三)沙田山居[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她用充满期盼的眼神看着燕巢,但今年燕子似乎跟人开起了玩笑,偏偏姗姗来迟....。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是近几年来文坛上难得的佳作,它选材得体而丰富,人物真实而丰满,力透纸背....,光耀文坛。③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④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⑤岁月如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⑥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尊敬。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②④⑤C[①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②力透纸背:形容书法遒劲有力或形容文章深刻有力。③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不合语境。④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不合语境。⑤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不合语境。⑥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莽莽苍苍了。B.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C.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无论是鸟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D.海潮与风声,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B[A项,“大陆”后应加“的”。C项,“都”前应加“她”。D项,“撼天震地”前应加“即使”。]3.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_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C[本段主要是说一个作家写得好的文章要以白话为主,同时要辅以文言,文言是白话的良好补充。]4.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在当代作家中,余光中最先是以诗歌创作的成就见称于世,并最终奠定其在台湾文坛的卓越地位的。然而,就在他的诗名在台湾“如日中天”之际,这位勤奋的作家又开始了对散文创作的不懈追求,喊出了“散文革命”的口号,并用自己的创作对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实,余光中的散文和他的诗歌一样,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和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笔下的一组对中华文化苦恋的散文,充分地展示出一个文化“寻根者”的自我形象。那悠悠不绝、情感深挚的对文化生命之根的追寻,那永远无法割断的中国文化情结,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余光中散文革命文化寻根中国文化情结5.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富有意蕴的句子。示例: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乡的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故乡的歌是)一只轻盈的风筝,总在异乡的天空上飞翔;(故乡的歌是)一声亲切的呼唤,总在游子的心头回响。6.根据材料设置的情景,请在横线上补写出余光中所说的下半句话。(字数在30字以内)余光中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散文家。他的文才一流,早已为世人公认,他的口才不凡,同样广为人知。曾有一次,余先生去领一项重要的文艺大奖,走上舞台才发现,获奖者大都是黑头发的晚辈,只有自己白发染霜,年届花甲,非常醒目。相形之下,余先生感觉颇不自在。可余先生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不,一致辞,就风趣地说:“一个人年轻时得奖,应该跟老头子一同得,表示他已经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音一落,满堂喝彩。[解析]从余光中先生的上半句话可以看出,是说年轻人同自己一同获奖应该感到高兴,下半句话应该表达自己同年轻人一起获奖也感到高兴这层意思。句式可以仿照前半句。[答案](示例)年老时得奖,应该跟年轻人一同得,表示他尚未落伍。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墨:从土地中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①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例句表达的形式看,是采用字的偏旁,加以合理的联想,表达出汉字的“美丽”意蕴。[答案](示例)①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②尘:轻飘飘飞着的小土粒,我本不是灾害,人类啊,应该好好思考我产生的原因了。③舒:舍我其谁?伟大作家的豪言壮语。[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所能满足的?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或是在江南的泽国水乡,一大筐绿油油的桑叶被啮于千百头蚕,细细琐琐屑屑,口器与口器咀咀嚼嚼。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说轻轻地奏吧沉沉地弹,徐徐地叩吧挞挞地打,间间歇歇敲一个雨季,即兴演奏从惊蛰到清明,在零落的坟上冷冷奏挽歌,一片瓦吟千亿片瓦吟。……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有删改)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听听那冷雨”的“冷”,一是为了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感受,二是表现因“发上下一点白霜”而产生的内心凄冷。B.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由“雨”展开联想,由雨而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及对汉语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升华了主题。C.“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一句,以典型的经过提炼的细节传达了作者对台湾与大陆长久隔离的现实的愤懑之情。D.本文围绕着春雨,创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明丽、既沉郁又旷达的独特意境,意象众多,“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B[A项,“二是表现因‘发上下一点白霜’而产生的内心凄冷”错。内心的凄冷是因由冷雨引发的乡愁而产生的。C项,“提炼的细节传达”的应是“作者的离怨乡愁”。D项,“明丽”、“旷达”属于曲解本文的意境。]9.文章最后一段说:“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作者为什么用“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青苔”生于潮湿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历久而成,远离祖国的作者借“青苔深深”来修饰“记忆”,形象地表达了埋藏于心底的那份记忆的深邃与遥远。10.大量使用叠词是本文语言表达的一大特色,请你举出实例并赏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中大量使用叠词写雨,如“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等,不仅把春雨细密飘洒的特点写得淋漓尽致,渲染了环境气氛,更便于表达作者心中那连绵不尽的缕缕情思,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