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八)汉乐府两首[基础运用层]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上邪!我欲与君相知B.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C.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D.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C[A项,“邪”同“耶”,感叹词,相当于“啊”。B项,“傍”通“旁”,旁边。D项,“展转”同“辗转”,这里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长命.无绝衰命:寿命B.绵绵..思远道绵绵:绵延不绝C.入门各自媚.媚:亲爱D.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A[A项,命:使,令。]3.下列句子中的“相”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我欲与君相知B.谁肯相为言C.相见常日稀D.枝枝相覆盖B[B项,“相”偏指“我”,其他均表“互相”。]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冬雷震震B.夏雨雪C.夙昔梦见之D.中有尺素书D[A项,雷:名词作动词,打雷;B项,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C项,夙昔:名词作状语,在早晚。]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饮马长城窟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女子思念丈夫不得,惟梦中相见的情景。(2)《饮马长城窟行》描绘急切打开书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饮马长城窟行》中表现书信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2)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3)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6.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横线处的内容,使之构成一个排比句。自古以来,爱成为人们心目中神圣而庄严的话题。爱是什么?爱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刻骨铭心的痴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间因为有了爱才有了真情,才有了幸福。[答案](示例)爱是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乐观豁达爱是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期待7.《上邪》一诗运用一系列荒唐的假设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请合理想象,将其改写成一首现代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曲《上邪》荡漾把几丝灵魂勾得飘扬是谁,为那思量高呼上邪神女那千年前的影子,是不是你千年来的梦喃,让人仰望的幸福那高山那江水,是不是回荡在岁月里的恋歌山无陵,江水为竭早已记住几千年来,太多是相同上邪,上邪与君相知愿这美好相随愿这美好相随在这回荡了多少年后的今天开出那份飘香的独美8.下面是某公司的组织架构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作答本题,要注意架构图的层次和每一层的具体内容。本图由三层组成,一、二两层是管理层,第三层是一、二两层的管理对象,回答时应从上到下,先表述管理层,再表述管理对象。作答时要注意字数要求。[答案]某公司管理层由总经理和两个副总经理构成,其中一个副总兼风险总监,分管交易部、交易运作部、研究发展部。另一个副总分管结算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由总经理直管。[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9~10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雪曲”是词牌名,它是乐府横吹曲辞中的一曲。横吹曲辞是乐府诗,来源却是胡曲,本是军中之乐。以鼓角为伴奏,因此叫作“横吹”。B.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C.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D.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A[A项,“‘雨雪曲’是词牌名”不正确,应为题目。]10.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品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第五、六两句是诗中的精彩之处,“天寒”、“地暗”和“旗彩坏”、“鼓声低”看似不具因果关系,而诗人把它们先后排列在一起,获得了特殊的效果,让人体会到戍卒在寒冷、阴暗的天气中产生的视觉、听觉上的通感。能够通过外在环境的描写,生动细微地传达人物的内心感受,不仅对这两句诗有好处,也对整首诗有好处。[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①?”“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②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下沾我衣。【注】①阿谁:即“谁”。阿,语气助词。②旅:通“稆”,植物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1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兵“道逢乡里人”发问:“家中有阿谁?”,这里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了老兵孤苦伶仃、悲凉的心理。B.整首诗内容取舍剪裁得当,结构布局严整,独具匠心。C.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的所见所感落笔,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D.语言质朴,不尚雕饰,以短小的篇幅反映深刻的主题,收到了“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A[A项,这里的语言描写表现的是老兵急切而又忐忑不安的心理。]12.诗的最后两句从对老兵的动作描写中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结合诗句,怎样理解老兵的“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老兵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尚且不能而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因此,他不禁老泪纵横。(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注]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注】引领:伸颈远望。13.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揽衣起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主人公心中忧愁很深,无法入睡,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B.“客行虽云乐”是说主人公面对异乡异景有了游玩的乐趣,这是唯一可以值得安慰地方。C.“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主人公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阵孤独感袭上心头。D.从“出户”到“入房”,这一出一入,把主人公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B[B项,“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是以乐衬哀,主人公他乡作客,何乐而言。]14.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他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了他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四)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回答15~16题。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15.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者而作,作者借助战士之口描写战争的残酷,反对并诅咒战争,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的牺牲品。B.开头三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带进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之中。在城南作战,在郭北死去,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C.“水深激激,薄苇冥冥”两句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战场荒凉悲惨的气氛。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似乎在向人们哭诉着战争的灾难。D.“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是对战场上的景物作客观叙写,这些景物是经过诗人严格挑选了的典型画面,无一不寄托着诗人深沉的感情。B[B项,“在城南作战,在郭北死去”错,城南、郭北,互文见义。]16.“为我谓乌,且为客豪”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人要乌鸦为客死他乡的将士们举行招魂葬礼:将士们的尸首反正不会被掩埋,你们在啄食之前,姑且号哭一番,以告慰他们的亡灵吧!这无可奈何的奇想,表现了诗人无限伤感的心境。(五)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17~18题。古歌秋风萧萧①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②,树木何修修③!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④不能言,肠中车轮转。【注】①萧萧:寒风之声。②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胡后世即以此词代指北方。飙(biāo)风:暴风。③修修:通“脩脩”,鸟尾敝坏无润泽貌,这里借喻树木干枯如鸟尾。④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戚回环在心里,好像车轮滚来滚去一样。17.下列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风萧萧愁杀人”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猎猎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B.“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那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C.“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种疑问反而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D.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漂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诗人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松)”,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C[C项,“这种疑问”错,应是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