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提能精学精练6 留侯论(含解析)鲁人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留侯论[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有过人之节.节:节操,品德B.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折损C.非有平生之素.素:本来的D.忍小忿.而就大谋忿:怒气[解析]素:素交,老交情。[答案]C2.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人情..有所不能忍B.此其所挟持..者甚大C.其君能下人..D.犹有刚强..不忍之气[解析]A项,“人情”古义:人之常情;今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B项,“挟持”古义:怀有的抱负;今义: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C项,“下人”古义:向别人低头,表示对人谦卑;今义:旧时指仆人。D项,“刚强”古今均指坚强不屈服。[答案]D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B.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解析]B项,名词用作动词。A、C、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答案]B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A.勾践之困于会稽B.而命以仆妾之役C.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D.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解析]例句与C项为判断句。A项,为被动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5.请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天下有大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2)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可以就大事。(3)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2)彼其能有所忍也(3)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阅读提升层](一)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10题。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表现,显露)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C.忍小忿而就.大谋(就:成就,完成)D.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全:成全)[解析]全:保全。[答案]D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B.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C.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D.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解析]A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介词,被/介词,在。C项,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D项,和“为”连用,认为/介词,用。[答案]C8.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C.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解析]A项,后一句是对桥上老人让张良做仆人做的事,张良顺从一事的评价,不是“不忍”的表现。B项,前一句是说富贵人家子弟的表现,与“忍”没有联系。C项,后一句是说秦国的残酷做法,与“不忍”没有联系。[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解析]B项,“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错,从文中材料可知,桥上那位老人只是担心张良度量不足,所以才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是希望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因此尽管这一选项中其他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是正确的,但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无疑不符合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答案]B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当时,张良虽然侥幸没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了,真是太危险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2)桥上那位老人认为张良才能有余,但担心他度量不足,所以狠狠地挫伤他的年轻人的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住小小的愤怒而成就大业。(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三槐堂铭(并序)苏轼天可必①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②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①必:必然的意志。②皇:通“遑”,闲暇。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略:稍微B.王氏之福盖未艾.也艾:停止C.呜呼休.哉休:美好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相:察看[解析]A项,略:大致,大体上。[答案]A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困于.蓬蒿尝手植三槐于.庭B.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何其.子孙之多贤也C.善者以.怠,恶者以肆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D.盗跖之寿,孔、颜之.厄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解析]A项,介词,被;介词,在。B项,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他们的。D项,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C13.下列选项中不能都表现“天可必”这一观点的一组是()①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②仁者必有后③善恶之报,至于子孙④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⑤天将复兴王氏也欤⑥归视其家,槐阴满庭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解析]①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④是王公的期盼。[答案]C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C.第四段的铭文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同时批评了我们普通人追求名利不加强道德修养,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D.文章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戒人心、引为鉴戒的良苦用心。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解析]B项,“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主要表现在第三段。[答案]B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考”“审”,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游”“文”“世”“铭”等。[答案](1)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2)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参考译文】天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不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那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