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卷(一)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9·陕西西安高一期末]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口数及死亡率的统计),回答1~2题。1.乙地人口死亡率是()A.0.925%B.0.805%C.3.6%D.0.885%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A.乙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可能是因为乙地0~64岁死亡率较高B.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地小于乙地,因此死亡人口总数也是甲地小于乙地C.甲可能表示发达国家,乙可能表示发展中国家D.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解析:第1题,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数/总人口数×100%。第一步:计算乙地各年龄段死亡人口数,分别是28人、42人、10.5人,合计死亡人口数是80.5人;第二步:根据公式,用80.5除以总人口数10000人,再乘以100%,得乙地人口死亡率是0.805%,B正确。A、C、D错误。第2题,根据表格数据,甲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率为15%,可能表示发达国家或地区,乙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率为5%,可能表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C正确。根据表格数据,结合前面分析,死亡人口总数是甲地大于乙地,死亡率也是甲地大于乙地,A、B错误。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低于发达国家,D错误。答案:1.B2.C[2019·东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下图为2007~2033年我国总人口及年龄结构组成变化图(含预测),预计2021年我国总人口达到峰值。据此回答3~5题。3.图示时间段,我国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A.2007年B.2017年C.2021年D.2032年4.从2013年起,我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到目前为止,下列人口数量变动受其影响的是()①总人口②老年人口③劳动人口④少儿人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我国人口特点表现为()A.劳动人口多,就业压力大B.总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C.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较接近D.老年人口数量与少儿人口数量最接近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2007年我国总人口最少。图示时间段,我国15~64岁人口数量变化较小,故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是2007年。第4题,从2013年起,我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会增加,到目前为止,人口数量变动受其影响的是总人口和少儿人口。老年人口数量不受影响,②错。新生人口目前还不能转变为劳动力,劳动人口数量不受影响,③错。第5题,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我国人口特点表现为总人口最多,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较接近,C项正确。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15~64岁人口数量基本相同,就业压力不会增大,A项错误。总人口多,劳动力资源没有增加,B项错误。2021年,老年人口数量少于少儿人口数量,至2025年左右,两者最接近,D项错误。答案:3.A4.D5.C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即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读我国甲、乙、丙、丁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完成6~8题。6.从图中数据来看,最需首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省(区)是()A.甲B.乙C.丙D.丁7.从图中看出,十年来甲省(区)()A.人口数量明显减少B.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C.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高D.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8.到2035年,此项政策将使我国()A.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D.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解析:第6题,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仔细读图,注意图例所代表含义。图中显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状况,首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应该是0~14岁人口比重最低的省(区)。读图可知,四地中丙省(区)0~14岁人口比重最低,即出生率最低,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应首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故C正确。第7题,本题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对比2000年与2010年甲省(区)人口年龄构成可知,图中显示的是0~14岁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不能显示人口增长率,所以无法判断人口总量增加或者减少,故排除A;图中数据不能表示省(区)内人口流动量大小、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程度,故排除B、C;根据图中数据可以计算出甲省(区)2000年劳动人口(15~64岁)比重约为68%,2010年劳动人口(15~64岁)比重约为70%,所以该省(区)劳动力充足,就业压力大,故D正确。第8题,本题考查人口政策的影响。材料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可能导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入学与就业压力增加,故排除A;图中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增加趋势,所以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养老金支付总额会增加,故排除B;男女性别比差距会缩小,故排除D;到2035年时,新生儿已经成年,达到劳动人口年龄,所以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故C正确。答案:6.C7.D8.C[2019·四川成都七中月考]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读图回答9~10题。9.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B.②—经济全球化C.②—城乡经济差异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10.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处于()A.甲时期B.乙时期C.丙时期D.丁时期解析:第9题,根据题干可知,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城市间人口迁移规模增大不可能是由耕地面积的变化引起的,可能是由经济全球化导致的;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是由城乡经济存在差异导致的,随着社会发展,城乡间差异减小,迁移规模变小;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其影响因素与耕地面积的变化有关。第10题,目前发达国家由于土地的减少,使得③下降;而城市化水平很高,城乡间经济差异缩小,使得②下降;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①上升。因此,丁时期符合题意。答案:9.C10.D[2019·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读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百分比图,完成11~12题。1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A.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较多B.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C.两城市人口总量都有减少D.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12.近三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工资水平提高B.城市生活成本增加C.城乡差别缩小D.户籍政策放宽解析:第11题,读图,该图纵坐标表示的是外来常住人口的增速,北京外来常住人口的增速减小,但仍大于0,说明北京外来常住人口数量仍然增加,增加速度有所变慢,故A错误;图示信息为迁入人口增长率,迁出人口无法判断,故B错误;人口总量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据图无法判断两城市人口总量,故C错误;2014~2016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为负值,说明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故D正确。第12题,读图,2014~2016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为负值,说明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主要是城市生活成本增加,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同时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可就近就业,B正确;城市工资水平提高,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故A错误;目前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不是外来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故C错误;户籍政策放宽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故D错误。本题选B。答案:11.D12.B[2019·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某地区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13~14题。13.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总数()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14.推断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城镇房价增长慢B.社会福利保障水平提高C.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减少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解析:第13题,影响区域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人口自然增长,二是人口机械增长。读图可知,该地区2006~2012年(不含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机械增长率之和大于0,人口不断增加;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5%,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后由于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所以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总数先增后减。第14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断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区产业升级,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数量减少,需要的劳动力减少。答案:13.C14.C我国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对迁移人口的妥善安置,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据此完成15~16题。15.三峡库区部分移民东迁沿海某地后,迁入地采取了“杂居”安置方式。其深远意义是()A.改变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B.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C.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D.便于移民的统一管理与服务16.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15题,移民的原有生活习惯在迁入地会有一定的保留,也应该予以尊重,其改变并不是“杂居”的深远意义;集中居住比“杂居”更有利于移民的统一管理和服务。三峡移民在迁入地采取“杂居”安置方式,可以较快地增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使移民快速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证移民和当地居民的安定、团结,和谐发展。故选C项。第16题,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距离相对较近的地区,自然环境相似,风俗习惯相似。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与就近安置关系不大。在城镇无法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答案:15.C16.C[2019·江苏苏州高二期末]下图为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是()①中东部省份比例高②人口大省比例高③临近省份比例高④能源大省比例高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外来人口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A.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区域联系B.缓解人地矛盾,减小城乡差异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D.加大就业压力,导致大量人群失业解析:第17题,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同特点是人口大省比例高,因为人口大省的剩余劳动力多,②正确。临近省份比例高,出行距离短,③正确。东部省份比例低,①错误。能源大省比例低,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第18题,外来人口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C正确。促进文化交流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A错误。会加重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减小城乡差异,B错误。加大就业压力,导致大量人群失业不是有利影响,D错误。答案:17.D18.C读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图,回答19~21题。19.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①因素表示的是()A.环境承载力B.科学技术C.人口合理容量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20.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②因素表示的是()A.环境承载力B.科学技术C.人口合理容量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2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③表示的是()A.环境承载力B.科学技术C.人口合理容量D.突发性事件(例如战争、地震等)解析:第19题,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第20题,人口容量受资源状况、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影响。其中影响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第21题,③表示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指向③的箭头表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答案:19.A20.B21.C[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课时作业]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据此回答22~23题。2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23.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跨流域调水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解析:第22题,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