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基础巩固】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被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十三五”规划作为未来五年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完成第1~3题。1.材料中所说的“环境”的主体是()A.地球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C.人类D.生物圈【答案】C【解析】地球的环境是宇宙中地球之外并与地球相关的事物,如太阳系、银河系等;生物的环境是由各种无机物质、能量组成的非生物环境。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了人类环境,材料中所指的“环境”即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社会环境)。故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人类。2.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⑤太阳系⑥银河系A.①②⑥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⑤⑥【答案】B【解析】人类环境不同于生物环境,但包括生物环境。银河系、太阳系属于宇宙环境,它不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3.为了真正达到“十三五”规划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当前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A.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D.始终要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答案】B【解析】当前我国应大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4.下列人类活动中,可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是()A.围湖造田B.黄土高原上种草种树C.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D.推广使用沼气【答案】A【解析】围湖造田会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环境质量下降。5.下列不是按“天然环境――→改造社会环境”组合的是()A.丘陵缓坡――→改造梯田B.天然草地――→改造人工牧场C.自然保护区――→改造风景名胜区D.原始林――→改造人工林【答案】C【解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都是自然环境,保护区内保护的是其自然状态,不受或很少受人类破坏。【精炼提升】6.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通过哪些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和代谢产物?(2)自然环境能为人类提供什么?(3)由图看出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1)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2)生存空间、物质和能量。(3)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或对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