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2题。1.从1950到1980年的30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解析:选B从图中数值可计算,乡村人口增长了1000万,总人口增长了1500万,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与1950年相比,总人口和乡村人口都增长了1倍。2.30年间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解析:选C城市化水平是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可知,1950年是500/1500=33.3%,1980年是1000/3000=33.3%,因此30年间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没有变化。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3~4题。3.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解析:选D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据图可知,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和1990~1995年时间段长短不同,但城市化水平增长数值相近,故2010~2012城市化仍在以较快速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20~2030年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速度较慢,因此D项正确。4.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选A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因此A项正确。下图是“我国某地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阶段Ⅰ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A.初级阶段B.加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停滞阶段解析:选B阶段Ⅰ是人口从市区向郊区扩散的阶段,即郊区城市化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6.阶段Ⅱ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B.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C.城市环境恶化D.城乡交通不便解析:选C阶段Ⅱ是人口从市区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是逆城市化阶段。主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恶化、地价高、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城市内部经济没有衰退;乡镇经济得到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但与城市还有一定差距;城乡交通得到改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城市化过程及该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情况。读图回答7~8题。7.图甲反映了该城市可能出现()A.郊区城市化现象B.再城市化现象C.逆城市化现象D.大量卫星城解析:选A由图甲可知2000年后城乡过渡区面积增加速度远大于城市核心区,说明该城市可能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A正确。8.若图乙箭头方向表示数值增加,则图中b地最可能位于()A.旧城中心区B.远郊地区C.新兴工业区D.城市环形道路沿线解析:选D根据图乙可知,随着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b地出现了地租的次高峰,很可能是由便利的交通条件引起的,D正确。成都市2014年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2015年在新建城区中全面植入“海绵城市”理念,以道路建设为例,其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得低于40%。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典型“海绵城市”可以截留80%以上的雨水。据此完成9~11题。9.从水循环环节分析,建设“海绵城市”可以()A.增加地表径流B.减少下渗C.增加地下径流D.不影响水循环解析:选C从材料中可知,“海绵城市”可以截留80%以上的雨水,因此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10.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城市”要求的是()解析:选A想要截留雨水,最好的方式是使绿地比道路的高度低,故A符合。11.此模式可有效减轻城市化过程中造成的()A.热岛效应B.大气污染C.城市内涝D.水污染解析:选C减少地表径流,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城市暴雨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2019·4月浙江卷)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2~13题。12.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只能是①,②③④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故选A。13.图中折线反映了()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解析:选C①为城镇人口比重,图中④所占比重最小,应为农业(第一产业);②③比值较高,应为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则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图中城镇人口比重上升,A错误;第一产业比重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总产值升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一定降低,B错误;第三产业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C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负相关,D错误。图一示意中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二所示)。读图完成14~15题。14.图一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A.提升城市形象B.节省人力成本C.阻挡雨水杂物D.防止人为践踏解析:选D图一中种植池高于路面,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防止人为践踏,D项正确。15.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解决的是城市()A.雾霾问题B.内涝问题C.热岛效应D.交通拥堵解析:选B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是让种植池低于路面,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可流入种植池,从而减少地表径流量,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B项正确。二、综合题(共40分)16.(22分)下图为“城市人口比重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A→B→C→D→E阶段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城市用地规模增大、________________。E→F反映了________现象。(8分)(2)图甲中的变化过程与图乙中的________曲线相对应,该曲线代表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属于________国家。此类国家目前处在城市化发展的________(填图乙中的字母)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________。(8分)(3)图乙中a曲线S阶段可能会出现哪些社会问题?(6分)答案:(1)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逆城市化(2)a发达T慢(3)就业压力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社会治安不稳定。17.(18分)城市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下图为“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中、英两国城市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差异有哪些?(6分)(2)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目前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6分)(3)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请给政府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6分)答案:(1)从30%到50%的时间英国比中国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2)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3)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疏散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设(或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