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下图,回答1~2题。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③植被退化④沙漠化、盐碱化⑤旱涝灾害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2.该河下游弱水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河西走廊,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结合选项,B项正确。第2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同时还有人为因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以人为因素为主,故D项正确。答案:1.B2.D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3.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B.a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C.b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b是多民族聚居区4.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3题,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降水较少,不易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因而农业生产潜力不大。第4题,人口快速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开垦草地的数量增多,从而造成环境破坏,同时盲目开荒和粗放耕作也会造成环境破坏。答案:3.A4.C5.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A.燃烧煤、石油,排放二氧化碳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D.海洋资源开采和赤潮现象解析:选C。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燃烧煤、石油,排放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是固体垃圾污染的原因;海洋资源开采和赤潮现象是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读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资料,完成6~8题。代表生物种群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水生植物种类35科92种20科68种缺失生物量(g/m2)32754423缺失水禽多样性指数1.5391.2660.7556.造成湿地环境生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种群数量自然减少B.全球气候变暖C.围垦湿地,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D.生物迁移7.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涵养水源,调节气候B.提供多样性的水生生物C.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D.吸烟滞尘,净化大气环境8.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途径是()A.开发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C.禁止开垦,保持天然湿地D.植树造林,在湿地区域增加生物种群解析:第6题,从表格可知,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各项指标都在减少,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湿地面积减少,使生物的生态环境恶化。第7题,湿地被称为“天然蓄水库”,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第8题,开发湿地资源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经济。答案:6.C7.A8.B9.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B.草场退化C.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D.生物多样性骤减解析:选B。由图可知,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极有可能造成草场的退化。10.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在热带雨林系统中,你认为最主要而且最容易受人类破坏的部分是()A.热带雨林的土壤层B.热带雨林的地上植物C.热带雨林的动物D.热带雨林的根系解析:选B。雨林看起来很茂密,但事实上,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到人类破坏的部分。读哺乳动物、鸟类受威胁因素图,完成11~12题。11.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40%左右C.鸟类受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D.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小于80%12.该图主要说明了()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所有野生动物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生物灭绝只是偶然事件,人类不必采取对策解析:第11题,从图中明显看出,在鸟类受威胁的因素中,栖息地的丧失是主要原因。第12题,栖息地丧失使物种减少令人担忧,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答案:11.C12.B二、综合题1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橡胶产区,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的居民大量地毁林种植橡胶,试分析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2)如果你是环保专家,请就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解析:(1)材料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植被砍伐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可行性措施可从管理、宣传教育、种植方式、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考虑。答案:(1)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旱季缺水;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2)合理规划与布局,严格控制橡胶林面积;发展立体农业,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环保宣传与执法。14.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1)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原因要从人口数量、对耕地的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2)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15.科学家将由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1)按地形区来说,甲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位于________平原,该区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2)将下列代号填入乙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a.以风力作用为主b.以流水作用为主c.年降水量大d.年降水量小且不稳定(3)读图,完成下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②解析:第(1)题,读甲图可知,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该地区北部有大片黑土分布,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黑土流失。第(2)题,由乙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力”“干旱与大风季节同步”等信息,确定最左边空白框中应填a,最右边空白框中应填b;结合甲图中①②两地的地理位置可知,①地距海较近,降水较多,②地距海较远,降水较少,可确定下面两空白框的内容,左边填d,右边填c。第(3)题,①地位于湿润的森林山区,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如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会造成水土流失;②地位于半干旱草原区,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会产生荒漠化。答案:(1)东北黑土流失(2)abdc(自左向右,自上而下)(3)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森林资源的破坏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②土地荒漠化牧区生产力低,不合理放牧(超载、过载等),滥垦草原,使草场破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