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章末整合提升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思路分析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如图所示:2.具体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景观。如图所示:(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图为森林植被破坏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大气圈、海洋与地壳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1)请写出图中Ⅰ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2)请写出图中Ⅲ处的地理现象的名称并简要说明其成因。解析:第(1)题,从Ⅰ喷发出来的物质和形态可以断定其为火山,其形成过程是岩浆沿一定的通道到达并喷出地表。第(2)题,Ⅲ处从地质构造上看是背斜,从地形上看是谷地。应从岩石受力的情况、外力作用等方面分析。答案:(1)火山。形成过程:岩浆沿一定的通道到达并喷出地表。(2)背斜成谷。成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多裂隙,加快了风化和侵蚀的过程。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太阳辐射:赤道――→递减两极热量: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两极植被:赤道雨林、常绿阔硬叶林、落叶阔叶林两极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碱性两极2.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多少内陆降水量:沿海――→多少内陆植被:沿海―――――――→森林、草原、荒漠内陆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内陆【练习2】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1)与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暖流B.山脉迎风坡C.大气环流D.寒流(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温带草原带(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解析:第(1)题,①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第(2)题,②是热带草原带,③是热带荒漠带,④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3)题,由于自然带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D(2)B(3)B考点三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山地所处的纬度及海拔影响着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垂直带谱图中,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山地基带的带谱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典型例题】读图,回答问题。结合图分析,填写出下列内容:(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析图过程】找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中,先找图中的南北方向,再找基带的自然带类型,找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找雪线的高低,判断山体的位置和高度。析(1)迎风坡的判断: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图中南坡的积雪冰川带海拔低,为迎风坡。(2)热量带的判断:由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判断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图中山地基带为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说明位于热带。(3)纬度高低的判断:由山地带谱数量的多少判断纬度的高低。相同高度的山地,带谱数量越多,所处的纬度越低。阴阳坡的判断: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如图中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北半球的判断:同一山体,若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即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北坡高于南坡,该山体位于南半球;若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即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北坡低于南坡,该山体位于北半球。如图的山体位于北半球。结合图分析,填写出下列内容:(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答(1)雪线(2)基带(3)数目(4)海拔【练习3】[2019·南昌高一检测]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1)~(2)题。(1)图中乙山地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地区(2)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解析:第(1)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乙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应属温带季风气候,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第(2)题,不同纬度同一林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差异造成的,其中热量因素是主要的。答案:(1)B(2)A章末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2.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1~2.解析:第1题,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注意两者间的因果联系。第2题,框图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答案:1.C2.B3.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明显的是()①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②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③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④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自然带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就是指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自然带。①是由于南半球在该纬度地区大部分为海洋;②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③是由安第斯山的阻挡而使得在山脉的两侧降水差异很大造成的;④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故①和③两项自然带的分布受地方性分异因素干扰明显。答案:C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4~5题。4.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5.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D.草原进化,有利于发展畜牧业4~5.解析:第4题,B项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差异性。第5题,初始植食动物会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后又因数量众多、食物匮乏而导致数量锐减。答案:4.B5.C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6.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可知,垂直自然带谱最多的山峰位于()A.aB.bC.cD.d7.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A.bB.cC.dD.e6~7.解析:第6题,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多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a处纬度低,海拔较高,可出现从热带到寒带的垂直带谱。第7题,地中海气候区所对应的b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除了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答案:6.A7.A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回答8~9题。8.海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大衣—河北和辽宁棉袄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9.辽宁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A.整体性B.联系性C.开放性D.差异性8~9.解析:第8题,由我国穿衣指数分布图可知,该日我国南北温差大,北方寒冷,南方炎热,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第9题,辽宁和海南穿衣指数不同,体现了两地气温的差异,从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差异性。答案:8.C9.D电视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的是从包头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下面图1是他的贩运工具,图2是其贩运途中在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树木。据此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田青的皮货贩运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图1所示的运输工具,也是阿拉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C.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森林带D.阿克苏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11.图2中所示树木出现于沙漠中属于()A.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现象B.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现象C.海陆位置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D.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10~11.解析:第10题,包头到阿克苏是东西方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包头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而阿克苏则处于温带荒漠带;图1是双峰驼,而阿拉伯人地处热带地区,其主要交通工具是单峰驼。第11题,图2是胡杨,其主要生长在西北沙漠中的绿洲上,是因水分条件改变而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答案:10.A11.B图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图2为“M地区气候资料图”,图中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据此完成12~13题。12.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B.M地7月受下沉气流影响C.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D.M地1月受上升气流影响13.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M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山脉右侧自然带成因主要为距离海洋远C.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D.影响垂直自然带在山脉两侧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12~13.解析:第12题,从气候资料判断该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第13题,南北延伸的山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水热条件共同影响,东西两侧热量条件相同,水分条件差异大。答案:12.A13.D阿尔泰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且植被分布下限由西向东升高。生活在该地的牧民以转场的方式进行放牧(一年四季分别在不同的地域放牧)。每年的3、4月份,从准噶尔盆地出发,向着阿尔泰山挺进(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4~16题。14.冬季牧场在()A.①B.②C.③D.④15.在四季转场的放牧过程中,最不缺水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6.阿尔泰山植被分布的下限由西向东升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高低B.降水多少C.地下水深浅D.坡度大小14~16.解析:第14题,冬季牧民在山下荒漠草原带放牧,夏季到山上山地草原带去放牧。第15题,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较多,所以牧场水分充足。第16题,阿尔泰山受西风带的影响,西部降水较多,所以下限较低,而东侧降水较少,下限较高,所以由西向东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答案:14.A15.B16.B图1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2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3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回答17~18题。17.从图1到图2再到图3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18.在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B.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17~18.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1为森林植被,图2为草原植被,图3为沙漠,从图1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