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峰、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④人们将食物加工成适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构成了饮食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①和③不属于文化。2.下列观念反映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有()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子女质量⑤注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解析:选A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土地资源丰富,产出的多少取决于劳动力数量的多少,所以传统农业社会鼓励人口的增长,尤其重视男性人口的增长。3.下表是某地区2012年35岁到45岁受教育程度不同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情况。能正确反映出农村、城市妇女生育子女与文化素质关系的描述是()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农村4.783.993.523.172.22城市3.973.142.602.211.92A.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农村成正比例关系B.文化素质与生育子女数在城市成正比例关系C.文化素质高,妇女生育的子女数相应减少D.文化素质高,一般会降低妇女的生育能力解析:选C文化素质越高,妇女的自立意识越强,对子女的依赖心理越弱,生育子女数越少,与居住地和生育能力无关。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4.按照明太祖的法令,明朝会出现()A.较高的出生率B.较高的死亡率C.生育时间缩短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5.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A.顺应民意B.增加劳动力C.鼓励垦荒D.奴化民众解析:4.A5.B该法令的实施将会导致初婚年龄提前,妇女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和生育率提高,其目的就是增加社会劳动力。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据此回答6~7题。6.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7.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庞大的人口压力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解析:6.C7.B第6题,所给材料反映了我国流动人口增多,这既说明了我国“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从事工商业人口越来越多。第7题,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8.读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的结婚年龄结构(各年龄段百分比)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龄(岁)15岁以下15~2021~2526~3031~3536~4040岁以上乌兹别克斯坦(1994年)新郎0.311.065.615.03.61.01.9新娘12.636.739.55.92.41.21.7日本(1995年)新郎01.219.341.541.58.17.9新娘02.733.343.943.93.54.2A.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长较快的国家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B.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长较快的国家是日本C.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造成两国婚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婚姻制度、文化及宗教不同解析:选C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与初婚年龄是密切相关的。初婚年龄低,生育时间延长,缩小了代际年龄差距,因此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就越高。初婚年龄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发达国家的初婚年龄一般比发展中国家高。“丁克”家庭,也称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income,nokids”缩写的音译,其含义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据此完成9~11题。9.“丁克”家庭反映的地域文化是()A.传统农业文化B.宗教文化C.欧美文化D.现代大城市文化10.“丁克”文化对当地人口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人口素质提高B.社会负担减轻C.人口流动性加强D.性别比例失调11.要改变“丁克”文化的不良影响,需要()A.完善养老保险制度B.培养居民社会责任感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析:9.D10.C11.B第9题,传统农业文化与宗教文化一般都是提倡生育;欧美文化宣扬自由民主,但并非不提倡生育;“丁克”家庭是现代大城市中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经济收入、个人价值观等息息相关。第10题,“丁克”家庭多是知识分子家庭,遗传素质好,拒绝生育,会造成区域人口整体素质下降;没有孩子的拖累,人口的流动性加强,不会带来性别比例的变化。短期看抚养儿童负担虽然下降,但老龄化现象会加剧,长期来看社会负担不会减轻,还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第11题,“丁克”文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造成的。二、综合题12.从现存的唐代墓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95个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初婚年龄(岁)1314151617181920妇女人数(个)511091419117初婚年龄(岁)21222324252933妇女人数(个)6523111(1)据此资料,计算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是多少。(2)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现行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大一些还是小一些?(3)初婚年龄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4)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什么作用?解析:计算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的办法是每个年龄段的妇女人数乘以妇女初婚年龄,再将年龄和相加,除以总人数(即95),就可以求出平均初婚年龄;经计算得出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为18.35岁。唐代妇女初婚年龄比现行法定婚龄小。初婚年龄偏低,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人口的增长。答案:(1)18.35岁。(2)小一些。(3)初婚年龄低,人口出生率高。(4)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大大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13.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和印度人口出生率对比。年份1950年1960~1965年1975~1980年1985~1990年1998年出生率(%)中国6.115.613.262.411.80印度5.975.814.834.073.40材料二印度教徒从古代起就流行童婚,根据印度习俗,一个24岁的新郎应娶一个8岁的幼女。从1929年起,印度政府通过了禁止童婚法,但因为它与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习俗相违背,至今推广效果不好。(1)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基本上一直高于印度,主要原因是受到了____________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口出生率在____________年代下降的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印度人口出生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印度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解析:受“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建国初期一直高于印度,但在20世纪70年代采取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印度的人口出生率在绝对值上比较高,在发展趋势上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婚俗、宗教会影响一个地区初婚年龄的大小、生育子女的数量等,从而影响该地区人口的增长快慢和数量的多少。答案:(1)“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0世纪70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出生率高,有缓慢下降的趋势(3)婚俗:印度妇女初婚年龄小,导致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世代更替周期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增长。宗教:印度教提倡早婚早育,不限制生育子女数,也在相当程度上加快了本国的人口增长。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