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十三)[对点训练]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2题。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答案]1.B2.C我国古代道教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据此完成3~4题。3.该思想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定胜天的思想C.因地制宜的思想D.天人合一的思想[解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答案]D4.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A.跨流域调水B.毁林开荒C.过度抽取地下水D.在草原地区大量捕杀鸟类[解析]该理论主张人类应主动地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从选项中四种做法可以看出只有A项是正确的。[答案]A5.下列环境问题,在农业文明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的是()A.臭氧层空洞B.酸雨C.全球变暖D.土地荒漠化[解析]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在局部地区过度放牧和过度毁林开荒,引起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D6.人类提出“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是在()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新技术革命时期[解析]工业革命以后,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过度改造自然,致使人地矛盾激化。[答案]C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7.下列做法属于“谋求人地协调”的是()A.群体采集和狩猎B.古代冶炼并制铜器C.退耕还林,退田还湖D.人类不断壮大改造自然的能力[解析]人地协调论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该理论产生于二战以后,此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有些环境问题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A项和B项两种做法出现在古代,不符合题意,而D项是违背人地协调发展的做法。[答案]C下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8~9题。8.阶段Ⅰ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①森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阶段Ⅰ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中对森林的砍伐会造成森林破坏,森林等地表植被的破坏又会导致水土流失。[答案]A9.阶段Ⅱ所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A.天命决定一切B.自然主宰人类C.人定胜天D.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阶段Ⅱ中生产活动为工业文明时期的生产活动,其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为人定胜天。[答案]C10.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图中A在农业文明时代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且比劳力更为重要,在工业文明时代和环境文明时代A的作用则明显减小,但仍为必要条件,可见,A应表示土地,是决定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第(2)题,认真读图,不难看出工业文明时代资本、科技进步、土地等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第(3)题,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知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答案](1)土地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综合训练]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1~12题。1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化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答案]A1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②阶段是工业化社会时期,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答案]D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13.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①环境决定论②生态论③和谐论④可持续发展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水资源的该利用模式是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它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答案]B14.读洞庭湖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1)乙图与甲图相比,造成洞庭湖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是“________”人地关系思想的体现,其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设立大片蓄洪区?这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解析]迫于人口压力,洞庭湖区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围湖造田,致使湖面面积大大减小。洞庭湖与长江相通,在调蓄长江洪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湖面锐减的结果是水灾频繁,损失越来越大。反复的洪水劫难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洞庭湖的生态价值,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防灾兴利之本。[答案](1)围湖造田人定胜天湖泊面积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洪水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洞庭湖萎缩,调蓄洪水功能下降,建立蓄洪区是为了调蓄长江洪水。人地协调论。15.下图表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资源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简述自然资源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请在下图中曲线,用以表示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并作简要说明。[答案](1)水生物(可互换)矿产(2)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煤、铁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由强到弱)。(3)如下图,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污染较轻;工业社会阶段,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工业的快速发展建立在大量消耗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环境污染严重;后工业化阶段,人类寻求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环境状况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