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历程。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知识点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1.背景(1)经济: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2)政治: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3)思想: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动摇。2.著作:著有《焚书》《藏书》等。3.思想(1)公开以“异端”自命。(2)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否定“四书五经”的经典地位。4.影响(1)李贽的平等观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否定了封建特权。(2)李贽的自由观反对封建社会的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3)李贽的思想在当时惊世骇俗,引起了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知识点二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1.背景(1)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明末清初,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2.共同点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3.代表人物及主张(1)黄宗羲①政治上a.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秩序。b.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主张。②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2)顾炎武①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②反对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③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3)王夫之①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是客观规律。②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③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④强调“人欲”的存在是合乎“天理”的。⑤坚持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反对复古,主张“趋时更新”。4.影响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概念阐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特点史料一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解读]注意史料一出处: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抓住关键语句“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分析归纳其主张。[思考]史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具有什么特点?【提示】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特点: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史料二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日知录》[解读]注意从史料二出处《日知录》和关键语句“以……空言,代……实学”“荒”“乱”归纳顾炎武的主张。[思考]针对史料二中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提示】经世致用。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1.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1)积极影响①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局限性①由于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缺乏物质基础,不占统治地位。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质上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思想。[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君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2.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文化主导的地位。4.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1.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灭人欲”。某位思想家针锋相对: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这位思想家是()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李贽D[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他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2.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D[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倡导人性解放,A项错误;李贽并未明确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项错误;李贽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没有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C项错误;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挑战了孔子的权威,D项正确。]3.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A.天下为主君为客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D[根据材料“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出而仕于君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中可以看出,黄宗羲认为臣为天下而仕,与君是平等的关系,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A、B两项都是比较片面的,排除;C项说法错误,错在“否定”。]4.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A.体现当时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表明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态度C.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D[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为本,工商为末,商人的地位很低,故A、B两项错误;C项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项正确,反映了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决定作用。]5.明清时期中国某一思想家曾说过,“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这一思想家是()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王阳明B[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非常注重实学,强调学习以解决现实问题。B项体现了材料的含义,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根据材料中“静者含动,动不舍静”等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D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顾炎武(1)概括归纳材料一的主张。(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解析]第(1)(2)问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归纳和概括。第(3)问则要考虑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要从经济方面归纳。[答案](1)主张限制君权,实行“众治”。(2)都肯定人的私欲。(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