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时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B.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以政治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C.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D.农村中自由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逐步增多,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2.明中叶以后,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机工和机户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C.出现新的生产关系D.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这种劳动关系下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这种与市场相联系的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开始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雇佣劳动关系的岀现,没有体现岀生产规模的扩大,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囯仍以小农经济为主,故D项错误。3.(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月考)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职业自耕农佃农工场工人商人、工场主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明朝苏州商品经济占主导B.明朝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苏州已经是丝织业中心D.苏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苏杭地区工场工人已经占据30%左右的人数,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故D项正确;A、B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4.康熙七年(1668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广东巡抚王来任上疏请求复界,清廷以“海氛未靖”为由拒之,但默许“以海边为界……听民出田界外”。对此现象理解最全面的是()A.康熙年间曾一度松弛闭关政策B.清廷已意识到闭关政策的危害性C.清廷内部存在开放和锁国之争D.小农经济的特点无须对外开放【答案】A【解析】清廷默许“以海边为界……听民出田界外”,反映出康熙年间清廷曾一度在海禁政策上有所松弛,故A项正确;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材料中清廷还未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施琅和王来任“上疏请求复界”,但不能由此说明清廷内部存在开放和锁国之争,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只是导致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5.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A.农战结合B.对外开放C.重商D.海禁【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信息可知,为了防止沿海人民入海通商,同谋结聚,祸患中国,该官员建议实行海禁政策,选择D项符合题意。6.明代在江浙、福建和两广等沿海地区厉行海禁政策。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却写道:“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政策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频繁的中外贸易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厉行海禁政策……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可知,海禁政策没有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故C项正确;海禁政策影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海禁政策瓦解,故B项错误;明代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7.(2019·山东祁县二中月考)乾隆时期,禁止中国人教外国人汉文和国内人民学习外语,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拒之门外。这一做法()A.造成中国商品经济严重倒退B.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儒家学说的传承C.确保了中华文化的领先地位D.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属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固化了中国落后的经济形态,迟滞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闭关锁国和儒家学说传承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无法确保中华文化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8.明朝的抗倭名将谭纶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适当放开海禁政策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谭纶认为海禁政策导致福建“民贫而盗愈起”,所以应该适当放开海禁政策来解决福建人的社会问题,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谭纶主张适当放开海禁政策来解决福建人的生计问题,对福建人用“抚”,没有提到“剿”,排除C项;谭纶主张适当放开海禁政策是为了解决“民贫而盗愈起”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富民,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帝认为)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二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税关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三乾隆时有人记载: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根据材料一,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的?他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三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观点:“农本商末”“重本抑末”。依据:雍正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夺劳动力。(2)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