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作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将是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这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B.实业有利于近代经济转型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D.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仅电令各省建立负责实业的政府部门,还将实业作为“民国生存命脉”,表明政府积极促进实业建设,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实业的态度,而不是社会对实业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实业与近代经济转型的关系,排除B项;民族工业在近代虽然有一定发展,但自始至终受到压迫和剥削,未能成为主流经济,排除C项。2.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A.采煤业和运输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C.化工业和橡胶业D.皮革业和卷烟业【答案】B3.(2019·广东揭阳二模)清末新政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出现了三次经济立法高潮,这些经济立法()A.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B.都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目的都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都强化了国有资本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初期的经济立法措施,有利于规范经济秩序,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据统计,中国销往外国的面粉数量,从1914年的不足7万担上升到1915年的近20万担,到1918年已超过200万担,1920年更接近400万担。中国面粉外销数量剧增主要得益于()A.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B.民众抵制洋货的运动C.国内面粉工业的发展D.国际环境的暂时放松【答案】D【解析】A项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颠倒因果,排除;材料时间正处于“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5.(2019·山东淄博临淄中学月考)中国关税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的水平,直到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1933年改为抽5%到抽80%的14级。差等税率的实施()A.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关税由“值百抽五”到“实施差等税率”,对保护和支持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统计,1922年全国华商纱厂的纱锭数量大约38%集中在上海,14%集中在天津,10%集中在武汉,广大内地所占比例极少。这表明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A.重工业极为薄弱B.深受外国资本压制C.经济结构不合理D.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答案】D7.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38年初”“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以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8.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C.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答案】B【解析】从清末民初到1936年,政权更迭,政局并不稳固,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即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故B项正确;从清末民初到1936年,外患并没有停止,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特指“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列是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开平矿务局阜丰面粉公司材料二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张守广《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红岩春秋》2011年第6期)(1)材料一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答案】(1)信息: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特点: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原因:沿海较早受到外国侵略,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交通便利;沿海一带手工工场基础较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2)原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使沿海一带工矿企业遭到大量破坏;国民政府为改变西南现代工矿企业落后的现状,确立了重点开发西南的经济建设方针;持久抗日战争的需要。影响:一定程度上保存并挽救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川渝等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工业相对落后的状态;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