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课时作业16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6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基础巩固1.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上述理论的提出()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解析: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的标志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政府机能必须扩大”的主张使得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干预经济,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行,使财政赤字严重,国家货币发行过度,造成经济滞胀的局面,C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要采取有效手段管理经济,不能只当“守夜人”,D项错误。答案:B2.“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析: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答案:B3.今天的美国惠普公司不是惠普家族独家经营,也不是惠普家族独家拥有,它是由无数个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人才在经营,它是藏富于民的一种手段。这里“藏富于民”指的是()A.管理者革命B.人民资本主义C.福利制度的建立D.实现企业国有化解析:惠普公司的这种状况,实际指公司的股票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有,而是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答案:B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其表现有()①混合经济的出现②社会福利国家建设的加强③出现经营者革命④人民资本主义的兴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故①正确;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福利国家,故②正确。在企业经营方面,出现经营者革命和人民资本主义的兴起,故③④正确。因此选A。答案:A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有()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资本的社会化③“新经济”的出现④福利制度的逐步建立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福利制度属于国家干预的表现;而资本的社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国家干预无关,而“新经济”则是减少干预。选择C项。答案:C6.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B.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工人积极性C.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解析: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消费市场。但福利制度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同时给国家带来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答案:B7.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解析:“出售部分国有企业给私人”“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实际上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目的是缓解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答案:D8.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对“滞胀”的含义,理解准确的是()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D.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解析:“滞”即经济发展停滞或下降,“胀”即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即为“滞胀”。答案:C9.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胀”现象,发达国家调整政策的表现是()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②出售部分国有企业③削减社会福利④强制关闭部分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调整政策主要表现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答案:B10.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美国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者”。以下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A.美国倡导并践行重商主义B.美国把自由资本主义推向鼎盛时期C.美国引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解析:二战后,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科研实力,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领跑“新经济”的发展,引领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答案:C能力提高11.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解析: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自由主义是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答案:C12.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而到了70年代“滞胀”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胀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D.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凯恩斯主义应对了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危机,但是又导致经济滞胀的局面,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已经说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不可调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历史的倒退,故B、C两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说明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会带来负面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A13.(2018年成都模拟)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建公共工程简表。由下表可以看出()项目概况学校兴建和扩建4万所污水管道铺设1200万英尺飞机场建造469个,扩建529个公路修建和扩建25.5万英里操场和运动场兴建和修建3700个A.凯恩斯主义已失灵B.政府借助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C.产业结构严重失衡D.增强军事投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图表的能力。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挽救美国经济,罗斯福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推行新政,罗斯福政府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兴建大量公共工程,使大量失业者有了工作,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B。A项与材料的主旨意思不符,排除;C、D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答案:B14.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了这样一段史料:2004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19.9%军费;21.6%社会保障;19.5%用于资助穷人、老人、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4.1%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9%用于失业补助、给穷人家庭的住房、食品、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1%科研。据此判断此次探究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美国: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B.科研地位的下降: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C.福利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D.政府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解析:从材料所示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情况看,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开支比重大,故C正确。答案:C15.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解析:世界经济多极化指的是世界出现多个经济中心,从上面图表中反映不出多个经济中心,故A项错误;从图表中得出低收入国家本国经济中工业比重上升,但不能得出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在20世纪后半期,在国民经济中,工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是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答案:C合作探究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年份\项目20世纪70年代1981年1982年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81.9-2.53.6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上述变化的因素。答案:(1)海外市场的拓展;科技革命的推进;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2)经济停滞,通货膨胀。(3)大刀阔斧地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知识经济开始形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新拓展17.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问题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右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