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识记理解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近代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知识点一“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1)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清廷朝野感到震惊。(2)一批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寻求御敌之方。2.代表人物及其活动(1)林则徐①贡献: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①贡献:1842年,编撰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②作用:启发了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认识世界,为后来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知识点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思想。2.形成(1)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系统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3.内涵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纲常。4.评价(1)在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2)它强调的维护封建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起着阻碍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特别提醒]抵抗派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知识点三维新变法思想1.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维新思想日益激荡。2.理论依据(1)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2)严复的译作《天演论》。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康有为①《新学伪经考》猛烈抨击了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学。②《孔子改制考》则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力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是历史演进的必由之路,从而阐明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梁启超①维新运动的重要宣传家。②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阐明了变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3)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译述了《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进中国,为维新变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轻巧识记]维新变法思想地主阶级新思想1.地主阶级抵抗派史料……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解读]史料说明魏源认为西方比我们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战舰,二是枪炮,三是士兵训练方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层面。[思考]史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提示】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洋务派史料……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解读]史料关键句子“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说明“中学”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思考]史料中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种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影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迈出了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步。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特点(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史料一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倾向于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史料一的开头说明了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当时政治经济状况思考康有为这样做的意图。[思考]有学者认为,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其“高明”在何处?导致维新派采取这种宣传手段的原因是什么。【提示】高明: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减少了宣传新思想的阻力。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系统的成熟理论作指导;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史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解读]结合史料二出处和史料二中关键信息“立宪法开国会”可判断出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思考]根据史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提示】主张:立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代表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原因及评价(1)特点①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学经典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2)原因①主观上: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因此,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②客观上: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若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会很大。(3)评价①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的思想,起到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②局限性:反对封建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多种史观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1)从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观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3)从整体史观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文明史观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斥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宏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1.咸丰八年,兵部侍郎王茂荫在奏折中主张将某著作:“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虽)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该著作应该是()A.《海国图志》B.《盛世危言》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A[根据材料“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虽)难御”可知,该书让王公、大臣、宗室学习的目的是“知夷”“御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故A项正确;B项是早期维新派的著作,C、D两项是维新派的著作,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故排除。]2.“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才不得不奋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材料表明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A.打开了近代学习西方的缺口B.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C.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促使清政府内部洋务派诞生A[由“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想学到西方的科技”,可见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打开了近代学习西方的缺口,故选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排除B项;由“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可见,鸦片战争没有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大的变化,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A.抛弃“天朝上国”梦幻,开眼看世界B.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眼看世界”体现了林则徐、魏源新思想的特点,但没有突出其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林则徐、魏源新思想没有涉及揭露腐败现象和呼吁革除弊端,故B项错误;林、魏新思想也没有批判程朱理学,故C项错误;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故D项正确。]4.中国近代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回国后,众多臣僚羞与之为伍。天津教案后,曾国藩受命处死涉案的中国人向洋人谢罪,引来举国非议。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外交尚未开始近代化B.国人的爱国热情高涨C.民族危机下国人同仇敌忾D.思想变革的相对滞后D[“众多臣僚羞与之为伍”和“举国非议”,说明近代国民对外交事务知之甚少,思想变革的相对滞后,故选D项。]5.宣扬人类同样适用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现代社会大多受到批判。但在晚清,严复传播这一思想时却普遍得到国人的认可,原因可能是()A.政府大力支持B.民族危机深重C.国民的受教育水平较高D.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不断自我完善B[晚清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社会达尔文主义有利于激发国民改变现实的热情,故选B项;当时清王朝坚持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排除A项;近代中国国民素质较低,排除C项;既然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现代社会大多受到批判,说明其并不完善,故排除D项。]6.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最直接的积极意义在于()A.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B.使人们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C.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C[维新思潮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本题符合题意的是C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7年11月,梁启超开始执教湖南时务学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服务于变法维新大业。在学堂中,梁启超放言高论,无所忌惮。他当时的教学法有两面旗帜,“一是陆王派的修养论;一是借《公羊》《孟子》发挥民权的政治论”。梁启超在课堂讲授中,在学生的札记批语中,以“公羊三世说”为中心,发挥《孟子》中民贵君轻“诛民贼”“保民而王”“与民同乐”诸义,涉及民权、议院、总统、道德、官制、习俗等诸多敏感领域。——摘编自李宝红《梁启超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附会”现象》材料二倭变法以来,凡几稔矣。吾不谓其中无豪杰能者,主权势而运国机,然彼不务和其民,培其本,以待其长成而自至,乃欲用强暴,力征经营以劫夺天下……不知兵之可恃而长雄者,皆富强以后之果实。无其本而强为其实,其树不颠仆者寡矣。……华人好言倭学西法,徒见皮毛,岂苛论哉!——摘编自严复《原强续篇》(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宣传西学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宣传方式的利弊。(2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