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9 经济体制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9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巩固1.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材料体现了这一工作重心的转移,故B项正确;1976年文革结束,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与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这样的报道无直接关系,故A、C、D项错误。答案:B2.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明清时期以商帮名闻天下●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1978年自发开始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A.四川B.安徽C.江苏D.山西解析:“1978年自发开始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可知是四川、安徽,故C、D项不正确;而“抗战时期新四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在四川、安徽中,只有安徽符合,同时安徽的“徽商”也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商帮,故B项正确。答案:B3.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解析: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本质问题”,这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思考。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根本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4.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找到了一条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圈地运动”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这道路是()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实施生态农业战略C.稳定农村劳动力市场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主要指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工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故A正确,同时C错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生态农业战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逐步兴起,故B、D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A5.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出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特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A.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B.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解析:根据题目中时间“1977-1979年”这一时期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期,领导人积极出访其主要作用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的外交并不是引进技术和资金,故A项错误;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已经正常化,故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作用;故选B。答案:B6.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解析: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现在也没有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出现,故B项正确;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符,故C项错误;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初期”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7.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此变化说明()A.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B.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D.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解析: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1984年与1985年自销产量比重不断增加,更能说明企业的自主权在不断扩大,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处于起步阶段,计划经济不可能废除,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对内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答案:B8.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股票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9.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这表明中国()A.市场开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解析:材料体现出政府定价商品比例逐渐减少,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反映的是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取代,没有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故D项错误。答案:A10.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解析:乡镇企业发展培训规划内容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农民工培训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要素,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故B项错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提高农民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以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与培训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能力提高11.有人把中国1979年所做的追赶世界、融入世界的决策称为打开了“第一扇窗”。“第一扇窗”比喻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在广东和福建设立经济特区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窗户意味着对外开放与交流。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指出可以在广东划出一地方来,建立特区。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个重大决策对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故B正确;A是在1978年,排除;C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排除;D是在21世纪初,排除。故选B。答案:B12.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报刊文章《农村工作通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湖南日报》《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湖北日报》《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大众日报》《不容开历史倒车》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D.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解析:从题干信息只能看出对改革的阻碍作用,没有体现出“双重作用”,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信息没有联系,且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题干中报刊杂志对农村改革的这种态度,源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不足,不是在于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故C项错误;198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率先在安徽等地开始实行,而题干中1980年各地的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都是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做法,这说明当时的国人思想解放的程度不足,故D项正确。答案:D13.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析: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结合、自给自足三者结合为其主要特征,材料中看不出来这些,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农村地少人多而不是地多人少,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关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这些关键信息从侧面体现了农村生产效率的低下,故D项正确。答案:D14.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解析:据材料“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使得人民公社这一行政机构逐渐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建设的瓶颈,有必要进行政权改革,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标志是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是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时间晚于题干,故D项错误。答案:A15.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80年代的一些品牌,如北京牌、长城牌逐步被淘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外合资升格为主体地位B.国产家用电器质量低劣C.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解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所以中外合资企业不是主体,故A项错误;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可知,此观点认为国产电器被淘汰是受合资企业的冲击,而不是质量低劣,故B项错误;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可知合资企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C项正确;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是导致国产品牌逐步被淘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C合作探究16.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一:材料一: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审批,盖十一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探究二: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问题:如何看待上面两个历史现象?应该怎样去促进两个厂的发展?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看法。答案:要点:改革开放前,政企职责不分,政府对企业管的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企业办事效率低等,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整个国有企业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国有企业改革也不断开展。主要是明确企业的职责,减轻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活力。创新拓展17.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根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人口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