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题时空线索串联][主题发展历程纵览]“轻重”难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历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工业国有化③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④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实践(列宁时代)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2)内容①农业:粮食税②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斯大林模式”——回归“理想”的探索(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3)评价①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迷茫(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斯大林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