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第2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含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1.重点:掌握“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难点: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知识点一“二一九法令”1.背景(1)历史基础:在19世纪上半叶,沙皇对农奴制度作了些微小改革的尝试。(2)促进因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危机。(3)组织基础①成立秘密委员会→农民事务总委员会,作为改革准备的领导机关。②1858年,各省成立贵族委员会,制定改革草案。(4)舆论宣传:为了推动改革,沙皇批准在报刊上公开讨论解放农奴的问题。2.签署:俄历1861年2月19日。3.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此后地主再也无权买卖、交换或抵押农民。(2)农奴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①农民在向地主缴纳赎金后,才可把份地和宅旁园地归为私有。②赎金的20~25%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政府垫付,农民要在49年内以“赎地费”的形式偿还政府。(3)农奴解放后被组织在旧有的村社中。①村庄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②设一名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吏,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③村庄实行连环保制度,监督农民按时缴纳赎金和完成各种赋役。4.结果:改革法令颁布后,农民普遍感到失望和不满,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自发的骚动和暴动。知识点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1.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在省和县设立地方自治机构。(2)司法改革:以西欧资本主义司法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3)教育改革①颁布初级和中级教育条例,允许私人办学,创办近代化的新式中学。②政府授予大学广泛的自治权。(4)财政改革①学习西欧,创办国家银行,优先给工商业贷款。②由国家对财政预算和收支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财政监督制度和国家统一的税收制度。(5)军事改革:改募兵制为普遍义务兵役制;改善军法,给士兵以合理待遇。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评价①进步性:成为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也是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第一步。②局限性:由于这次改革是在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的,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深度点拨]“解放”法令、司法改革与地方自治这三条改革措施之间的内在关系1861年“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度后,俄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这就要求政治体制方面也作出相应调整。沙皇政府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19世纪60—70年代在上层建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较重要的就是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知识点三解放农奴步履维艰1.农民不满(1)改革后,农民不仅仍然缺少土地,而且为赎买份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2)俄国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约束,农民生活依然十分贫困。2.知识分子反抗(1)农奴制改革后,平民知识分子也开展了反抗运动——民粹派运动。(2)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派组织“民意党”人暗杀。(3)亚历山大三世即位后,疯狂捕杀民意党人,民粹派运动彻底失败。[深度点拨]民粹派的主张为什么不可能实现因为他们否认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才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他们不了解农民的真正想法,无法得到农民的响应。探究点“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史料解读史料一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注意关键词“臭名昭彰”“掠夺”“暴力”“侮辱”等,以此来分析列宁对“解放”的认识。史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引号中的内容是史料二的关键信息,以此来理解农民的变化。[史料应用](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的“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对俄国社会有何影响?【提示】理解:农民在支付高昂的赎金后变得一贫如洗;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耕作不便、数量少,不足以维持生计。影响:社会矛盾仍然尖锐,人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2)如果史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①“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②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2)局限性①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②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③欺骗性:改革后农民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2.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奴因此获得了人身自由,并通过高额赎金可赎买一块份地。这促进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第一条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思路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回答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源;第二小问,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来分析: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等。第(2)问,回答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农奴的控制与掠夺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是正确的”可以看出着眼点是国家结构的变化。[答案](1)根源:农奴制问题。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2)理由: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仍受村社的控制;获得一块份地但要付高额赎金。(3)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1.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表明()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B[亚历山大二世作为统治者,题干言论说明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2.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该法令的内容肯定不包括()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地主不能赠送和抵押农民C.农民可通过赎买获得份地D.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D[1861年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专制统治,所以改革措施中不可能有“取消农民所负担的一切义务”的条文。]3.观察下图,俄国1861年农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C.沙皇政府国有制D.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B[本题属于图片式选择题。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4.1881年3月的一天,圣彼得堡街头响起了爆炸声,一位沙皇被炸身亡,这位导演了20年前改革的沙皇,曾经赢得过“解放者”的美誉。这位被炸身亡的“解放者”是()A.亚历山大一世B.尼古拉二世C.彼得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D[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民意党人暗杀。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过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5.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①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声越来越高……”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产生不同描述的原因是立场不同;第二小问,可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回答,理由应从废除农奴制的影响分析。[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