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9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教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2.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1.重点:新旧势力的交锋。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知识点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旧势力(1)大肆攻击保国会,组织“非保国会”与之对抗。(2)百日维新期间,变本加厉地对抗新政。(3)加紧制造反对新政的舆论,对康有为的攻击毁谤不遗余力。(4)对光绪帝颁布的新政上谕,采取敷衍搪塞甚至公然抵制。2.新势力(1)与旧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2)光绪帝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抗争。(3)策动袁世凯杀掉荣禄,甚至还想策动兵变围困慈禧太后的居所。知识点二戊戌变法的失败1.戊戌政变: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2.废除新政,旧制得到恢复。3.失败原因(1)根本:维新派力量不够壮大。(2)主观①维新派的领袖人物不是掌权者。②仅借助于一些官员和光绪帝的认同和支持。③忽视了宣传和发动下层民众。[深度点拨]戊戌政变的实质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知识点三戊戌变法的影响1.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它要逐步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2)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它直接激发于列强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启发和张扬了国人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3)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宣传和张扬西学,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2.经验教训(1)维新派幻想在不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政治改革的道路行不通。(2)戊戌变法比过去的洋务运动有了质的进步。(3)为以后更加进步的社会势力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历史依据。探究点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史料解读史料一(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回顾戊戌重温历史》省略号将史料一意思分为三层,抓住每一层的关键词,如第二层的“铤而走险”等。史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注意史料二前两句话的主旨,它们与最后一句话是因果关系。[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2)根据史料二,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提示】触动了传统中国的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力量薄弱,这就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而新势力的主要阶级来源就是民族资产阶级。旧势力的阶级根基封建势力在中国有千年历史,力量雄厚。②重要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a.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c.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d.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e.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2)历史意义①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②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③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使民众接触到资产阶级思想,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维新派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进步的。2.维新派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其为变法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可歌可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中华文明发展史提供了宝贵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戊戌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所建构的新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参中西之新理”,而且“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张锡勤《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稿》材料二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且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况以君权积久如许之势力,苟得贤君相,因而用之,风行雷厉,以治百事,必有事半而功倍者。……先生之议,谓当以君主之法,行民权之意。——《南海康先生传》(1)指出材料一中维新派所建构理论体系的特点及作用。(2)材料二中“先生”实施变法的策略是什么?这与变法最终的结果有什么关系?[思路分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参中西之新理”“合经子之奥言,采儒佛之微旨”等信息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注重君权……谓当以君主之法,行民权之意”“苟得贤君相,因而用之……必有事半而功倍者”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兼顾中西,托古改制。作用:变法从传统中找到理论依据,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2)策略:注重君权,以君权促民权;不发动群众而是借助皇帝推行变法。关系:该策略的实施成为改革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1.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D[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是由他个人的反动本质和做人原则决定的,并非是受慈禧太后的指使。]2.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主要是因为变法()A.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D.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D[注意题干中“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应从其核心措施分析,变法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性质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所以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故选D项。]3.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①光绪帝无权②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③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C[光绪帝与康、梁既无实权又缺乏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在以慈禧为代表的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反扑下,变法运动昙花一现,终归失败,而这一切又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的表述中最具概括性的是()A.猛烈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B.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限定语“最具概括性”。上述四个选项都是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影响,但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一样。A、B、C三项属于同一个层级,是并列关系,三者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即“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因此D项和A、B、C三项之间应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最具概括性的是D项。]5.观察下列图片并阅读材料: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请在上述图文启发下联系史实,完成下列问题:(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何在?[解析]结合图文材料不难回答第(1)问和第(2)问中的前一小问。第(2)问中的后一小问,要结合该事件的突出特征进行思考回答。第(3)(4)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戊戌变法运动的深远历史影响。[答案](1)历史事件: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影响:“公车上书”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2)事件: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原因: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通过变法而进行的现代化运动。(3)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4)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