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汉字与书法1、2、34、5笔墨丹青9、106、7、8诗歌与小说11、12、1413、15、16梨园春秋17、2018、19综合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研究商代的历史,需要解读的文字是()解析:A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A项文字属于甲骨文,B项属于小篆,C项属于隶书,D项属于行书。2.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艺术为()A.金文B.篆书C.楷书D.草书解析:C楷书的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图中的字体为楷书。3.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解析:B材料中“结构上倾向于扁平”“明显的‘波磔’”表明是隶书,故B项正确。4.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C.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解析:A中国古代的汉字,无论是甲骨文、金文、篆文,还是隶书、楷书,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A项正确;汉字是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因此B项错误;魏晋时期,汉字开始自觉追求审美的价值,C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5.唐人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书法应“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所欲,便以为姿”。据此可知,作者认为()A.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B.书法者应该性情奔放、不拘一格C.书法风格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D.书法者应该致力于身心的修养解析:A据材料“达其情性,形其哀乐”“随其所欲,便以为姿”,可知作者认为书法是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故A项正确。6.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如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解析: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南朝”和人物的形象“奇形异貌、殊方夷夏”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佛教传播,经分析可知A项正确;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指的是魏晋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当时艺术的特点,不能体现出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7.图一~三是中国古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A.复古主义的艺术倾向B.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C.教化天下的创作宗旨D.高度纪实的作品题材解析:C材料画作都以忠勇的将领为题材,且有夸大功绩的色彩,意在以忠勇教化天下,故C项正确,D项错误;A、B两项中的“复古主义”“中西合璧”在材料中体现不出。8.如图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教授徐书城的著作《宋代绘画史》的目录,该目录可以反映出宋代绘画()序言第一章五代宋初的绘画第一节宫廷花鸟画体制的创建第二节“三家山水”——五代宋初的山水画盛况第三节五代宋初的人物画第二章北宋宫廷绘画的“写实”形态第三章南宋宫廷绘画新姿第四章宋代宫廷画院的机制第五章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文人的“写意”艺术第六章文人画和院体画的一统趋势第七章辽、金、西夏的绘画艺术第八章宋代的画论与画史A.表现范围扩大和题材分工较细致B.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绘画风格C.使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走向巅峰D.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文人画方面解析:A题中目录反映宋代的绘画有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宫廷画、文人画等,故A项正确;题中目录没有反映宋代绘画吸收其他民族的绘画风格,故B项错误;从题中目录看不出宋代绘画与其他朝代的比较,故C项错误;题中目录只是在第五、第六章介绍了文人画,是众多绘画中的一种,故D项错误。9.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A.描绘山水,讲究布局B.注重诗意,画中有诗C.诗书画印,素养齐全D.表现个性,蕴含精神解析:D材料“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说明文人画强调通过山水或其他之物着重表达人的情感,D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10.清代乾隆年间,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作者的创作()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B.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C.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D.折射出当时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心态解析:A借梅抒情,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体现了对劳苦百姓的体恤之情,但没有反映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也非士大夫的“孤芳自赏”,故B、D两项错误;“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11.据学者考证,《诗经》中的政治讽喻诗主要收录在《雅》中。其中《大雅》有7首,讽谏周厉王的有5首,讽谏周幽王的有2首;《小雅》有46首,讽谏周幽王的最多,还有周宣王及其他讽谏对象。这反映出()A.《诗经》以统治者为主要题材B.周人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C.《诗经》追求精神解放的特点D.西周走向衰亡的历史原因解析: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生活的内容,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诗经》中的政治讽喻诗”“讽谏周幽王的最多,还有周宣王及其他讽谏对象”得出周人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诗经》讽刺社会现实的特点,得不出“追求精神解放”,C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西周走向衰亡的历史原因,D项错误。12.楚辞产生受到楚地民歌和音乐的直接影响。当时,《诗》《书》《礼》等已成为楚辞作者诵习的对象,《九歌》中《橘颂》的句式与《诗经》几乎一致。这表明()A.楚辞融浪漫与现实主义风格于一体B.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C.儒家文化是楚辞的核心文化内涵D.楚辞带有文化融合痕迹解析:D楚辞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形式,不具有现实主义风格,A项错误;《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源头,B项错误;题中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儒家文化是楚辞的核心文化内涵,只能说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C项错误;由“《九歌》中《橘颂》的句式与《诗经》几乎一致”可以得出楚辞已经融合了《诗经》的某些特点,D项正确。13.韦庄的《洛阳吟》写道:“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升仙。”这首唐诗()A.反映了长安流行的胡化和异域风尚B.提供了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资料C.真实再现当时下层百姓的生活D.真实地再现了唐朝文化的繁荣景象解析:BA项材料中未涉及,“胡骑北来”不等于长安流行胡化和异域风尚,故A项错误;材料中“宫官试马”“舞女乘舟”“胡骑北来”体现了唐代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下层百姓与材料中“宫官”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唐代社会生活,“真实地”用语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14.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璋主编《全宋词》及孔凡礼编《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达2万余首,可考作者1430多人。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B.导致诗歌走向了衰落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解析:D宋代,社会政治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A项错误;宋代诗词一直非常发达,没有走向衰落,B项错误;宋词的繁荣是一种文学现象,不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素质与前代相比是否有提高,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词的繁荣能体现文学世俗化,迎合了市民生活的需要,D项正确。15.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A.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B.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C.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D.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解析:C这种“‘义理’倾向”的文学特色,更多是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理学责任意识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南宋文学与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确立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表明南宋文学创作,受到了儒家等级伦理以及理学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强调南宋文学中“义理”色彩,并未涉及内忧外患等信息,D项错误。16.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B.是为了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C.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D.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解析:D文学平民化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普遍迅速发展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的平民化,B项错误;题干涉及的是文学艺术形式,与汉字发展关系不大,C项错误;题干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与市民阶层的需要密切相关,D项正确。17.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解析:A题干信息强调“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这说明科举的中止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之一,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表述笼统,D项与材料不符。18.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以市民()A.抒情写志为主流B.自然本色为主C.凝重与沉郁特征为主D.浪漫主义风格为主解析:B本题考查了元曲的相关内容。“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指元曲的特点,即通俗易懂,适应了当时市民阶层的需要,以市民的自然本色为主,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市民阶层的特点。19.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解析:B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官方干预明初杂剧演出,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明初的杂剧几乎只能是以正统的忠孝节义的教化戏、正统的历史戏以及空洞无物的神仙戏为主,只能在当时政治允许的范围之中进行,这体现了文化政策为政治服务,故B项正确。20.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A.杂剧B.南戏C.黄梅戏D.京剧解析:D材料中“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是京剧的四大行当,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中国古代绘画首先是笔墨、线条的艺术,正是笔力、用墨和线条造就了中国画独特的气韵和每个画家不同的风格。其次,中国画取“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形象,且不受空间、时间和事物实际比例的限制,更加自由、灵动。最后,中国画是把书法、诗歌、题款、钤印与装裱等综合在一起的一门综合艺术。——蒋孔阳《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材料三欣赏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