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戊戌政变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新旧势力的交锋——顽固派对变法的破坏1.代表人物(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2.交锋举措(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②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③大部分官员对新政抵制。④荣禄等人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结束光绪帝主政、扑灭新政。(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②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④游说列强支持,没有结果。[深度点拨]守旧势力抵制和反对新政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维护自身的权力;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二、百日维新的失败——变法的结果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授以密谕。(2)谭嗣同带密谕夜访袁世凯。(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2.经过(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和守旧势力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28日,谭嗣同等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深度点拨]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37“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谭嗣同这些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提示一方面表现了维新志士浓烈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变法简单而偏颇的认识。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变法的评价1.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2)主观原因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2.失败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历史意义(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深度点拨]由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依靠无实权的封建君主来进行改革,对封建势力采取了妥协的态度,试图在不彻底推翻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社会改良,最终在强大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击下失败。1.新旧势力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双方的交锋点是人事安排和军事力量的控制,交锋中新势力处于弱势。2.戊戌变法要在近代中国推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这是近代中国追求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3.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史料一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①“休止符”……史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②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史料三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③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史料四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④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祸乱人心!”①没有用“画上句号”说明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②说明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③说明变法者急于求成,没有正确认识到变法的困难。④说明维新派的维新活动和流血牺牲没有得到群众理解和支持。(1)史料一中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是指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维新变法运动。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2)据史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因素是什么。提示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3)据史料三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示强求变法的“速度”和“全变”。(4)据史料四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启示?提示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启示:改革阻力大,应循序渐进;改革必须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双方力量悬殊。(2)具体原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史料一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①“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这种观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广东学者康有为,他以其论著《孔子改制考》而震惊同僚。这部反传统观念的著作将孔子描写成人民权利而不是帝国权力的维护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②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史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③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①表明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戊戌变法还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②指出戊戌变法是一场近代化性质的改革。③肯定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1)史料一对戊戌变法性质的分析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提示不正确。史料认为戊戌变法是“传统范围内的改革”,而康有为维新思想是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政治主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提示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3)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提示评价: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①从背景和条件来看: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和条件下发生的,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的政治运动。②从纲领和内容来看: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要求光绪帝仿效日本、俄国的改革进行变法,从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光绪帝在变法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适应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意义①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②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③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一、对维新变法时期遗产的理解1.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在维新变法时期形成;宣传和变法起到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2.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印刷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提倡了文明的生活方式。3.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二、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也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变法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解析:选D。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任何举措,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2.(2019·邢台检测)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解析:选C。从题干中可看出地方官员支持变法人员较少,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3.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选D。A、B、C三项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项,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派的,而非受人指使。4.慈禧太后的血腥镇压使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血洒北京菜市口,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慈禧太后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A.戊戌变法挑战了慈禧太后的权威B.戊戌变法触动了慈禧太后统治的基础C.戊戌变法提拔了一批汉族官员D.戊戌变法使资产阶级获取了政权解析:选B。戊戌变法触及封建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损害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所以他们发动了戊戌政变。5.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解析:选B。本题考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