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用书P146(单独成册)](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深圳高二期中)广东人谢公惠在其《辛亥杂忆录》中不无感慨地说,士子们的演讲和文章例有“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成了那个时候的“八股文章”。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A.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帝制B.帝国主义势力已深入内地C.国人对清廷统治有理性认识D.反满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解析:选D。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势力的“木偶”,“士子们的演讲和文章例有‘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说明反对满清政府成为当时的历史潮流,故选D项。2.(2019·山西名校联盟高二联考)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新三民主义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是因为争做皇帝,没有解决权力的分配问题,而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只有实行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故选B项。3.(2019·达州高二诊断)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解析:选A。解读题干可知强调的是民生问题,从“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等内容可判断孙中山强调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故选A项。材料并未提及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B项错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C项错误;民生问题不能等同于政治问题,D项错误。4.(2019·益阳高二联考)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解析:选D。解读题干,材料认为各省应该有内政的完全自由,但是涉及国家范围内的事务需要有中央政府管理,这是学习美国的分权制衡的思想,故选D项。材料说的是政治体制分权,A项错误;“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说法明显错误,B项错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国家机构中的分权,C项错误。5.(2019·宁波十校高二联考)卢梭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思想与卢梭的这一观点相似()A.民粹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解析:选D。民粹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故A项错误;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与“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不符,故B项错误;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与“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不符,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与“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相符,故D项正确。6.(2019·襄阳高二期中)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D.确立了“联俄”政策解析:选B。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孙中山也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因此他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故选B项。7.(2019·兰州高二检测)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解析:选B。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故选B项。前者是通过土地国有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容不同,A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D项错误。8.(2019·滨州高二期中)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D.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信息可知,三民主义不但指导中国的反侵略,也指导反封建,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9.(2019·苏州高二调研)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是孙中山先生毕生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孙中山全集》材料二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不为外国侵夺,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保护工业。……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所以……我们的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共管,利益是人民共享。——《孙中山全集》材料三国民党“一大”闭幕不久,孙中山在对驻广州湘军发表的学说中讲:“俄国革命,不但皇帝的压迫要反对,就是列强的压迫也要反对,和全世界资本制度的压迫都一齐反对……推究俄国革命的发起,是由于三种人:农、工、兵。俄国现时的政府,又叫农工兵政府,是由农、工、兵三界人民派代表所组织而成的。……要知我们革命成功的将来详细情形,更可用俄国人民现在怎样享福的情形(来想象)。”——《孙中山全集》材料四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这就是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1)材料一中孙中山“谋中国革命”所持的理论是什么?其形成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条件。(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对俄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他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体现的优秀品质。解析:(1)首先根据材料一判断出是三民主义,再据材料信息归纳其形成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信息进行归纳即可。(3)第一小问可先根据材料三、四归纳基本观点,再分析回答原因;第二小问可根据上述材料,抓住“优秀品质”这一要求来回答。答案:(1)理论:三民主义。特点:继承传统思想、借鉴西方学说和个人创新相结合。(2)条件:实现民族独立;防止贫富不均;与民主政治相结合。(3)基本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列强压迫;反对资本制度的压迫;依靠工农群众。原因:受俄国革命启发;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利益。优秀品质: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