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1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业达标]1.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因而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大跃进”时期,许多人起名叫“超英”“卫星”“红旗”等。依此类推,与“卫红”“卫东”等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新中国成立B.抗美援朝C.“文化大革命”D.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卫红”“卫东”等名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色名字,有保卫红色政权、保卫毛泽东之意,故选C项。2.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连续八年没有召开。这一变化说明()A.我国尚未认识到“人大”的重要性B.“文化大革命”小组代行其职能C.国际形势紧张导致军事体制优先D.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答案D解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导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却连续八年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D项正确。A项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相当活跃”矛盾,排除;B项是“文革”的表现,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3.如图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用图示法标注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史。其中“伟大转折”对应的历史事件应是()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C.“文化大革命”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伟大转折对应的事件应该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故选D项。4.据统计,2014年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以坚决果断的态度依法纠正12起重大的冤假错案,原案犯多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改判无罪。这从本质上表明新时期我国()A.坚决纠正冤假错案B.法制建设日益完善C.严格司法审判程序D.司法过程贯彻民主答案B解析材料中审判坚持疑罪从无,表面现象是纠正冤假错案,本质上反映出法律内容的进步,法制建设日益完善,故B项正确。5.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订、制定了230多部重要法律。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提供了法律保障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1978年至1992年”“230多部重要法律”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1954年宪法,故B项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6.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务员要持宪法宣誓就职,这是中国法制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举措。下列关于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叙述错误的是()A.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B.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1997年中共十五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答案C解析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无立法权,C项错误。故选C项。7.1986年,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进行村委会换届,乡政府一改以往的做法,“不定框子,不定调子,不提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这种选举方式被当地群众称为“海选”。该选举办法推动了下列哪项制度的改革()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1986年”“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可知,这是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属于直接选举,C项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间接选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A、B、D三项均排除。8.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主要是因为()A.保障了人民都享有最基本的选举权B.人民群众用投票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C.体现了民主、公开原则D.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精神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基层民主选举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参与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基层组织,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这就是“当家作主”的直接体现。故选B项。9.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需不断完善和发展。下列对其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A.民主程度受我国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的制约B.我国的民主政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C.人民尚未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D.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在某些方面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答案C解析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水平是和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等水平相适应的,A、B、D三项说法均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等级提升]10.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能是乱了自己。“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A.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B.“左”倾错误持续发展C.中共中央对国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重D.党内民主制度不健全答案B解析“文化大革命”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B项正确;A、C两项都是B项的表现;D项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11.1987年,邓小平指出:“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都要排除。”要排除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障碍,必须()A.运用阶级斗争的手段B.运用经济的手段C.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D.运用法制的手段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邓小平”“搞建设”可知,这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他指出必须要“安定团结”,不能“混乱”“动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故A项错误;经济手段可以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但不能防止“混乱”“动乱”,故B项错误;同理,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但也不能防止“混乱”“动乱”,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动乱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痛定思痛,邓小平决心走依法治国的道路,运用法制的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故D项正确。12.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该学者的看法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答案C解析《共同纲领》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错误。13.村委会选举是我国村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通过选举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表明村委会选举()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答案B解析村委会选举是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故选B项。14.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开洋村拦截邻村中村在后山上取水的水源,将水引入本村,导致中村枯水期断水。由此,两村发生旷日持久的水事纠纷。中村110名农民对县政府不认真处理这起水事纠纷的行为深感不满,以“不作为”为由将县政府告上法庭。该事件反映了()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②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③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利④我国的普法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C解析村民具有用法律维权的意识,将县政府告上法庭,说明普法宣传使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②④正确,题干材料与平反冤假错案、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无关,①③错误。故选C项。15.2008年2月7日的《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A.是大国独有的特殊民主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基C.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D.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决定的,排除A项;当代中国民主已经成型,处于进一步发展完善之中,排除C项;当代中国民主是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D项说法错误,排除。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材料二一种民主模式的相对优缺点,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多元性、种族分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生活方式。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依据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重大创新之处?答案(1)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作用: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2)观点:民主制度要适合本国国情。举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举三例符合题意即可)(3)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之处: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普遍推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选举方式”的变化,差额选举,城乡代表比例变化等方面回答“变化”。这一变化更能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从材料一信息可知,中国民主进程曾经遭受曲折,但在“文革”后继续向前发展。第(2)问,依据材料二观点,即民主政治要适合本国国情,可用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史实举例说明。第(3)问,应明确“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新”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普遍推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