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水平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水平测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A.摆脱了中国屈辱的命运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开国大典分别是中国近代和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均起到推动作用,故选C项。A、B两项均只与开国大典相符;D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功绩。2.“这部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对共同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部宪法既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故此宪法应为1954年宪法。和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其社会主义原则,故选D项。3.右图是某位教师讲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给学生画的示意图。从该示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代表选民意向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能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答案D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最能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该示意图能反映人民民主原则,但不能反映社会主义原则。1954年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原则主要是指确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路线,这些从图中是看不出来的。故选D项。4.1954年,毛泽东说:“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这段话强调了政治协商会议()A.成为联合执政机构B.仍是国家立法机关C.继续存在的必要性D.仍是国家权力机关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协商讨论”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政协的协商职能,A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国家立法机关与权力机关均是人民代表大会,B、D两项错误。由“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可知,毛泽东的话意在强调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5.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实现了藏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故②③④正确。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①错误。故选C项。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的举措是()A.1978年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B.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过2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故选B项。7.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已经做到“有法可依”B.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答案D解析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法律法规的增多与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增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项错误;C项中“完备的法律体系”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8.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乡淳风桥村村委会公开拍卖本村的两辆公车。之所以卖掉,是因为在村民代表大会上,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村里经济还相对落后,绝不能这么铺张浪费。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这反映了()A.直接民主更符合中国国情B.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C.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D.中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升答案B解析材料“70多名村民代表提出”“会议表决通过了卖掉公车的决定”表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A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材料涉及的是村民的民主意识而非法制意识,故D项错误。9.1950年6月28日,经蒋介石授权,国民党“外长”叶公超发表声明,明确表示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但不影响国民党维护中国领土完整之立场。他特意在声明中表示:“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毛泽东看到叶公超这个声明后说,“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这表明毛泽东()A.支持蒋介石当总统B.称赞蒋介石一个中国的立场C.同意国民党接受美国防务计划D.认为新中国的建设急需一个安定的环境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0年”可知,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蒋介石盘踞台湾,美国从中干涉,影响了海峡两岸的统一;毛泽东称赞的是蒋介石任“总统”期间在外交声明中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故B项正确。10.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对台方针经历了从主张“武力解放”到提出“和平统一”的重大变化。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主张国共第三次合作C.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D.1987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答案C解析A、B、C、D四项为改革开放后关于台湾问题的举措。相比而言,最能体现题干中重大变化的应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故选C项。11.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C.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目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都是“一国两制”要解决的部分问题,不是总体目标,故排除A、B两项;C项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目标,排除。“一国两制”提出的目的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故选D项。1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这是在描写()A.香港回归B.帝国主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C.澳门回归D.中国终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答案C解析根据“最后一块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残痕”可知,材料说的是1999年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3.(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把普选由个别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出的规定。(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什么特点?(8分)答案(1)原因: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改还没有完成;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较低。(2)规定:坚持主权在民,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依靠群众监督;服从宪法和法律。(3)新时期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并举。进程的特点: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人民为本。解析第(1)问,提取材料一信息回答即可。第(2)问,梳理材料二信息:第二条中的权力属于人民及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中的群众监督、第十八条中的服从宪法和法律等,据此概括即可。第(3)问,第一个“特点”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作答即可;第二个“特点”根据材料“根据……的情况及……的程度”“属于人民”“改革”“与时俱进”等概括即可。14.(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是由国台办、中国贸促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商务部作为支持单位的海峡两岸合作规模最大的经贸展览会之一。海交会从1999年开始,每年5月18~22日在福州市举行,内容涵盖两岸合作、区域协作、商品交易、项目招商、经贸研讨、文化交流等方面,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窗口。材料四四川雅安地震发生后,台湾民众及媒体对此不幸事件极度关心。台湾民众及团体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台湾企业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期待能透过种种的关怀抚平灾民心中的痛,充分彰显了两岸间的同胞感情。(1)请分别说出材料一中这两面旗帜所代表地区的名字及它们回归祖国的时间。(4分)(2)请说明材料二中诗人离愁别绪产生的历史原因。(4分)(3)联系材料二、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前景的认识。(10分)答案(1)图一代表的是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回归祖国;图二代表的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7年回归祖国。(2)历史原因:国共内战,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造成两岸长期隔绝分离。(3)变化:由隔绝到广泛交流。认识: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在经济上已经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解析第(1)问,由图片可知,这分别是中国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结合近代台湾与大陆分离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第(3)问,“变化”结合材料二、三、四不难作答;“认识”可从港澳回归的示范性、共同的民族愿望、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