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 新人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业达标]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所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故选C项。2.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C项正确。3.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A.实行不结盟政策B.推行“一边倒”方针C.开展多边外交D.改善中美关系答案B解析由“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可知,此外交方针为“一边倒”,故选B项。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访问苏联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A.实现中苏建交B.同苏联结盟以打破美国的封锁C.共同抗美援朝D.学习苏联模式以建设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0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缔结军事、政治同盟,以对抗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B项符合题意。中苏建交是在1949年,排除A项;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月,排除C项;中国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1953年,排除D项。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并于20世纪50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交“定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A.“一边倒”的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的方针D.“不结盟”的政策答案B解析1953年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选B项。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特点,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则超越了这一局限,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选D项。7.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的。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该会议()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首倡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等信息可知该会议是日内瓦国际会议。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故选D项。8.美国记者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在会议上“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由此可知该会议是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与新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密切相关,故选C项。A项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B项是日内瓦会议的影响;D项说法错误。9.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D解析“求同存异”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提出的,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两项方针、原则在今天解决国际争端中仍具有指导意义。②不属于外交方针和原则;④第三世界的概念由毛泽东于70年代提出。故选D项。[等级提升]10.有学者指出,“一边倒”决策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环境下作出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这里的“合理”主要是指()A.实现了中国国家利益最大化B.暂时解决了国家的安全问题C.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发展D.清除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答案A解析外交政策是以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的,故A项正确。B、C两项都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具体体现,不全面,故排除。清除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是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11.毛泽东在提出“一边倒”外交策略的同时,还提出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材料说明()A.中国初期的对外贸易较活跃B.“一边倒”并不是自我封闭C.中国的外交无意识形态色彩D.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的盟友答案B解析材料只是提到在经济活动中要和不同国家做生意,没有说到对外贸易活跃与否,A项错误;“一边倒”是指在当时的美苏对峙国际大形势下,中国在外交基本立场上倾向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苏联,并不是说在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就完全拒绝与其他国家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明确提到了“一边倒”外交策略,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C项错误;材料虽然讲到“一边倒”,但是不等于社会主义国家就和中国的关系深入到盟友的程度,另外材料侧重讲的是和不同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交流,D项错误。12.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国家数109100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答案A解析据1949~1953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分析,美国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排除B项;表格中建交经过前2年的高潮后渐趋停滞,说明了外交的困境,A项正确,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1953年,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1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A.中国外交方针发生改变B.中国已摆脱意识形态束缚C.中国外交环境日益恶化D.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答案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答案为D项。14.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C.中国与西方国家广泛建交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答案B解析注意信息“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这表明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故B项正确。15.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对苏联的外交方针既坚持斗争,又留有余地,体现出新中国灵活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新中国一直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D项表述错误。16.中国倡导的“和谐外交”理念,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论语》材料二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三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迎来了80多位国家首脑,中国全力开展史无前例的奥运外交,展现了大国气魄。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的中心思想。(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参加会议的国家有哪些共同之处?(3)结合材料三,分析奥运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及这次外交盛会产生的影响。答案(1)中心思想:“和为贵”。(2)方针:“求同存异”方针。共同之处: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灾难和痛苦;都要求发展民族经济。(3)原因:中国自身的强大;“和谐外交”理念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大国关系的相对改善;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影响:彰显了中国和平友好大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是“和谐外交”理念的成功实践。解析第(1)问,只要找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即可。第(2)问,通过概括材料二可知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国的共同之处。第(3)问,要注意从中国实力、外交理念、外交行动、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