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的近代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掌握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分析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一、幕府统治的危机1.政治上:幕府专制,天皇无权;士农工商等级身分制的束缚;国内阶级矛盾尖锐。2.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3.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4.社会矛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变现状。[课中思考]1.阅读教材P92,思考:幕府实行锁国政策主要是担心各藩通过对外贸易强大起来,这和中国清朝锁国有何不同?提示清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对地方控制严密,不存在地方势力强大一说,其闭关锁国旨在切断内地百姓与海外的联系,防止“异端”思想的传入。2.阅读教材P93,思考:看一看,出岛设置了几条对外通路?为什么要这样做?提示设置了一条对外通路。幕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日本人出海,严格限制日本人民与海外各国接触和贸易,仅保留与荷兰、中国、朝鲜等国的有限贸易,将长崎定为唯一的贸易港口,通路也只设置一条,以便于幕府控制贸易量及严格检查。二、黑船来航的冲击1.过程: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四艘军舰来到日本,幕府被迫承认开港通商、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2.影响(1)幕府被迫开国,与美、英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系列主权丧失,民族危机加剧。(2)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深度点拨]“黑船事件”是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黑船事件”后,日本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部分先进的日本人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他们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的呼声更加强烈。三、明治新政府的建立1.倒幕运动的兴起(1)概况:觉醒的下级武士形成独立的改革派,公开反对幕府。(2)结果:天皇和保守势力对改革派进行镇压,改革派遭受严重挫折。(3)影响:改革派认识到,必须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新政权,向西方学习。2.倒幕运动的发展:武装倒幕(1)主要措施: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采取割据富强的策略,努力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长州藩还打破传统身分制,建立了主要由农民和商人子弟组成的武装力量。(2)结果:1868年初,改革派成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经过一年多的内战,幕府势力被彻底消灭。3.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的改革(1)施政纲领:《五条誓文》。(2)主要内容①废除割据状态的藩国,设置都、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并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②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分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3)作用: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95,思考:3.想一想,倒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19世纪以后,日本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2)欧美列强的扩张使日本面临民族危机,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3)倒幕派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采取割据富强的策略,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依靠下层人民壮大倒幕力量,为推翻幕府统治奠定了基础。(4)1868年,倒幕力量凭借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掌握了政治优势,通过武装斗争彻底消灭了幕府的势力。4.日本人的姓氏反映了什么历史变迁?提示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宣布“四民平等”,取消等级身分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从此,普通百姓才开始有姓。反映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四、殖产兴业1.措施(1)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2)派遣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经验,加深了对工业文明的理解。(3)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企业。(4)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间企业的兴起。(5)注意培养人才,聘请专家,派遣留学生,设立了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2.作用: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97,思考:5.国营企业富冈缫丝厂和江户时代的手工工场有何不同?提示富冈缫丝厂采用近代机器生产,手工工场采用手工劳动。较之手工工场,富冈缫丝厂规模大,生产效率高。富冈缫丝厂为政府投资,手工工场是民间投资。机器生产对日本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五、文明开化1.措施(1)把教育视为推动近代化的关键所在,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2)在政府“求知识于世界”的开放政策下,进步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情况和各种学说,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3)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2.作用(1)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身分等级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新思想新知识深入到民众中。[深度点拨]文明开化运动,指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为了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由日本本土知识分子首先倡导,而后全面推行的文化和制度全面西方化的一种革新运动,是明治维新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核心为教育改革,配合启蒙思想、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深入发展。六、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1.原因(1)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藩阀长期垄断国家政权。(2)自由民权运动的冲击。2.内容: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1)天皇依据宪法总揽统治权,拥有军队统率权。(2)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3)内阁对天皇负责,成员由天皇任命。(4)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权利。3.作用: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但实际上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政权。[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98,思考:6.当时,有人认为开设国会为时尚早,因为日本人尚未完全开化,不学无智,由民选议会讨论决定国家大事无异于缘木求鱼。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提示(1)明治维新期间,来自长州、萨摩等藩的下级武士长期垄断新国家政权,形成藩阀专制的局面。(2)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日本出现了自由民权运动,对藩阀专制造成冲击。(3)题干所列观点借口日本民众缺乏民主政治意识,拒绝实行民主政治,实质是维护藩阀专制统治。(4)这一观点不符合近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潮流,不利于日本社会近代化的全面发展。七、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1.历史作用(1)对日本①政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②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近代化道路,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③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2)对亚洲: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为亚洲邻国仿效。2.局限性(1)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2)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3)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4)影响:争取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的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最终导致日本成为二战的罪魁祸首之一。[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100,思考:7.你认为近代化取得成功的国家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对待邻国?提示明确自己近代化的成功,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外国殖民主义入侵的推动,牢记殖民侵略对自己所带来的恶果;另一方面也是借鉴邻国经验教训的结果。所以在对待邻国问题上,不要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主权之上,应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幕府严格的身分等级制度,虽维护了其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并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2.“黑船事件”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既加深了原有的社会矛盾,又激起了日本人民的爱国热情。反对幕府统治和要求社会变革的斗争急剧高涨起来。3.明治政府通过“废藩置县”的“破旧”措施和“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立新”措施,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史料一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①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世事见闻录》史料二史料三16世纪时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也同日本建立了贸易联系,同时,天主教也传入日本,信徒一度达到十几万之众。德川幕府感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在17世纪30年代连续五次颁布了③锁国令,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①“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是受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影响;“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反映了作者站在维护旧势力立场上阐发了自己的观点。②折线显示的总趋势是随时间推移,由低到高,尤其1864年以后“上升”趋向更加明显。③指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率舰队叩关为止。当然日本与外国的贸易关系并非完全中立,但仅允许与特定对象进行对外贸易。(1)根据史料一分析,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史料中作者关于“(武士的)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变化: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自身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要求改变现状,由封建统治的支柱变为反对幕府的重要力量。不正确。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等级制度。(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现象:米价暴涨。影响:物价暴涨引起经济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走投无路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许多地方的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剧。(3)结合史料三,分析德川幕府在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提示西方列强采取经济和宗教形式开始渗透日本社会;幕府统治者害怕西方势力危及自身统治。明治维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改革的必要性①内忧:幕藩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②外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2)改革的可能性①内部条件a.政治前提: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并成为领导者;武装倒幕,建立了明治新政府。b.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和发展。c.思想条件:中下级武士中的有识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②外部条件: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史料一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①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②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史料三明治维新期间,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③“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①表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选择地学习。②意指学习西方强大之后走上近代化道路及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之路。③“脱亚入欧”口号最早由福泽谕吉提出,他为日本选择的振兴之路就是摆脱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进而使日本成为欧洲型的民族国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日本新领导人”是怎样学习西方文明“增强民族力量”的。提示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推动教育改革。(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探究分析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