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94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蓄谋侵略中国。(2)主要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3)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2.过程(1)战争爆发:□11894年,日本舰队在朝鲜□2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大战:致远号管带□3邓世昌在弹药将尽时冲向敌舰,不幸壮烈殉国。李鸿章为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控制了□4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了□5大连、□6旅顺等地,进行了□7旅顺大屠杀。(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8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9马关条约》。(1)内容与危害(2)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8大大加深了。特别提醒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国战败的关键所在。爱国官兵的反侵略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1瓜分中国的狂潮。(2)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2扶清灭洋”的旗号,1900年春夏间在□3京津地区形成高潮。特别提醒全面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带有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2.过程(1)□4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5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八国联军在□6廊坊、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英勇打击。(3)7、8月,八国联军相继占领天津、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将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4)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下令清军镇压义和团,并与侵略者“议和”。特别提醒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7辛丑条约》。(1)内容①赔偿各国白银共□8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②划北京□9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10北京到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11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12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13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2)影响①巨额赔款加重中国人民负担,中国□14税收被列强控制。②“□15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③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④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16清政府的控制。⑤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1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特别提醒《辛丑条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这意味着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主题一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一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材料二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材料三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材料四丘逢甲诗曰:“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谭嗣同感叹:“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问题探究:(1)据材料一,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提示: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侵华国策,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提示:必然性:清政府的腐朽。史实: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清政府不积极备战,奉行“避战自保”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3)丘逢甲为什么说台湾“成异域”?谭嗣同为什么发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感慨?提示:原因:丘: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谭: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要点剖析】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从中国方面看①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贫弱。②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经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差。③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方针致使清军作战被动,一败再败。(2)从日本方面看①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②日军作战方针明确,机动灵活,战斗力强。2.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和当时国际形势产生的影响(1)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①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②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国家竞相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西方文化侵略加剧,传教士在中国建立教堂,发展教众,配合军事侵略活动。(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新的进步①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社会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②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在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主义的浪潮,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3)打破了东亚地区短暂平衡的政治格局①一方面,中国被一个东方小国打败并签订了屈辱的条约,使中国传统东方大国的地位急剧下降;日本由于战争的胜利和获取的巨大权益大大提高了它的地位,更加疯狂地扩军备战。②另一方面,日本的扩张行为遭到法、德、俄等国的抵制,资本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更加激烈。主题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材料一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并依据材料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示: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材料一图中木偶指清政府,提线者指列强。图片信息与材料二内容相符,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辛丑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上述影响?提示:内容: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的特点。提示:特点: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②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③既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又加以严格控制。【要点剖析】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华的特点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四大步本课小结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在某次战争之后,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抓住关键信息“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体现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列强的这一野心,故选D项。2.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宿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这一和约()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去岁仓促开衅”“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等信息分析,只有甲午战争开战一年,既有海战也有陆战,所以这一和约指《马关条约》,而符合《马关条约》内容的只有B项。A项是《天津条约》内容,排除;C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3.2015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写着CHIHYüAN的瓷盘上标记着“THEIMPERIALCHINESENAVY”(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可供研究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大东沟海域”可知,这里曾经是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发生地,再结合“中国皇家海军”“完整的鱼雷引信”可知,C项符合题意。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4.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壕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麦苗、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根源是()A.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B.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麦苗C.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D.帝国主义野蛮凶残危及民生答案D解析A项材料不能反映;B、C两项仅反映了局部信息;D项从帝国主义侵略的角度表述,体现了材料反映的主旨。故选D项。5.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个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该条约是()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八大王”“帝国主义分子”可以分析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故选A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说的“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原因。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答案(1)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2)原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结果:《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第(1)问,根据时间提示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