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 岳麓版选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①大国强权②两分天下③“冷战”对峙④美苏争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解析:选C。联系所学史实,材料中的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划分欧洲势力范围”“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体现了大国强权和两分天下。“冷战”局面是战后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加剧后才形成的,雅尔塔会议并未直接形成“冷战”对峙和美苏争霸。因此①②符合题意。2.1946年,美国总统指示特别顾问克利福德准备了一份美苏关系报告。该报告的目的是要准确地理解一个可能威胁美国的国家的特点,只有这样“我们的政府才能够制定和执行重建欧洲和亚洲秩序的政策,才能长期保护我们的国家”。这表明()A.苏联积极扩张势力范围B.美国主张对苏实行“遏制战略”,维护国家安全C.美苏“冷战”加剧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解析:选B。材料没有反映战后苏联积极扩张势力范围,故A项不符合题意;由“可能威胁美国的国家”,可以得出美国主张对苏实行“遏制战略”,由“长期保护我们的国家”可知美国认为这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故B项符合题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6年“冷战”还未开始,故C项不符合题意;“冷战”的开始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故D项不符合题意。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得到恢复B.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加强C.欧洲资本主义秩序得以稳定D.美苏对欧洲的争夺更趋激烈解析:选D。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它的实施既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稳定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又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4.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发生过两次柏林危机,共同点是()①都与两大集团之间关系的紧张相关②都由苏联首先挑起③都以“冷战”方式解决④都造成了德国和欧洲的分裂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可采用参照法和排除法解答。经过对两次柏林危机的分析,显然第一次是由于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而引起的,因此②错,排除含有②的A、B、D三项。5.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对外战略,提出的一套战略是()A.巩固战争胜利果实B.实现联华遏制美国政策C.实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D.独霸世界解析:选C。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的经济恢复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国防工业有了很大的突破。他认为美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改变了斯大林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6.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和解”的迹象,其主要表现是()A.柏林墙的修建B.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均势C.美苏戴维营会谈D.尼克松出访苏联解析:选C。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争霸以“紧张”为特征,“和解”是表象。A、B两项是“紧张”的表现,D项史实发生于70年代,C项是美苏“和解”的表现。7.尼克松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与杜鲁门时期最大的不同在于()A.积极进攻B.全面收缩C.争夺重点在欧洲D.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解析:选D。杜鲁门主义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政策,是“冷战”的宣言书,尼克松时期被迫调整对外政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8.从“尼克松主义”到“里根主义”说明()A.美国的对外政策已拖垮苏联B.美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C.从放弃世界霸权到重新争霸D.美国的战略核武器数量赶上苏联解析:选B。A项错在“已拖垮”;美国并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故C项错误;勃列日涅夫重点发展军事工业,使苏联军事力量赶超美国,故D错误。9.美苏两国在1980年和1984年奥运会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互相抵制运动。这一现象的发生表明()A.美苏发生军事冲突B.美苏两国进行“冷战”C.美苏两国运动员矛盾尖锐D.奥运会不受欢迎解析:选B。美苏两国对奥运会互相抵制,采取了军事手段以外的对抗措施,属于“冷战”的表现。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已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运动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C。①表述太绝对,苏东剧变,表明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但不能说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都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蓬勃发展,即可排除A、B、D三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百度百科材料二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10分)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一中“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等信息得出背景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推及东亚地区;第二小问目的,由材料一中“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形成“岛链”战略的目的是制约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由材料一中“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得出两极格局结束后,主要是制约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维护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2)第一小问手段,由材料二中“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等信息得出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意识形态分裂;由材料二中“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得出将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通群众中,让他们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进行“和平演变”;第二小问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答案(1)背景: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推及东亚地区。目的:制约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两极格局结束后,主要是制约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维护美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2)手段: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制造意识形态分裂;将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到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通群众中,让他们成为西方价值观的代言人,进行“和平演变”。结果: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6个中程导弹基地的证据(见下图)。肯尼迪召开紧急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最后作出抉择:进行封锁,摆出了对古巴采取行动的架势。材料二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26日,苏联方面发出信息,如果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可以将导弹撤出。美国国务院对此感兴趣。27日,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件中,同意从古巴撤出导弹。肯尼迪于当天就赫鲁晓夫的信件作出了回答,同意“马上取消现在实施的隔离措施”“提供不进攻古巴的保证”。10月28日,赫鲁晓夫公开答复肯尼迪,苏联政府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均摘编自好搜百科“古巴导弹军事危机”词条(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政府为何作出强烈反应,根据材料二说明“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10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10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苏联在古巴部署的导弹攻击范围示意图”可以看出攻击范围涉及美国本土的绝大部分地区;第二小问“结果”,依据材料二中“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26日,苏联方面发出信息,如果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可以将导弹撤出。美国国务院对此感兴趣。27日,赫鲁晓夫在给肯尼迪的信件中,同意从古巴撤出导弹”可以看出结果是苏联被迫作出让步,从古巴撤走全部导弹。(2)依据材料二中“肯尼迪于当天就赫鲁晓夫的信件作出了回答,同意‘马上取消现在实施的隔离措施’‘提供不进攻古巴的保证’”可以看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结果,也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两国的军事对峙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从结果上看,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毕竟没有动武,也说明美苏“冷战”格局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但冲突和对峙也对世界和平造成了威胁。答案(1)原因: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攻击范围涉及美国本土的绝大部分地区,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结果:在美国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军事封锁下,苏联被迫作出让步,从古巴撤走全部导弹,古巴导弹危机才得以解决。(2)看法: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结果,也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两国的军事对峙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美苏双方虽然剑拔弩张,但是都没敢轻易动武说明美苏双方仍然是势均力敌,但从危机的结果显示美国方面略占优势。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危机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肯定的。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1年秋,以美国前国防情报局局长格雷厄姆和美国氢弹之父泰勒为首的数十名科学家向里根提出了《高边疆:国家生存的战略》的研究报告,认为: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技术可在21世纪建立确保美国安全的战略防御系统,从而夺取对苏“冷战”的全面优势。“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首先是加速国防科技发展、夺取军事优势的计划。材料二“星球大战计划”的另一目的,是激化竞争,将苏联拖入更高层次的军备竞赛,最终将其拖垮。经过多年的“冷战”和美苏大规模的军备竞赛,苏联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但是,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苏联被迫大幅度增加军费。材料三70年代……美国科技界一批很有潜力的技术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加速高科技的产业化进程,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展动力,推动处于“滞胀”中的美国摆脱困境……实验证明,“星球大战计划”在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如航天、能源和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好转。(1)结合材料分析“星球大战计划”得以实施的最基本条件。(2分)(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美国进行“星球大战计划”还有哪些目的。(4分)(3)美国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美苏两国有何影响?(4分)(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星球大战计划”提出的历史背景。(4分)(5)结合“星球大战计划”对美苏争霸结果的影响,谈谈它们对当前中国经济有何启示。(6分)解析(1)注意从现代高科技与战争关系角度来分析;(2)应从美国和苏联两个角度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