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优化提升学案 岳麓版选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单元优化提升一、两极格局演变的过程和特点1.演变过程: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2.主要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对抗,界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二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变化时间领导人对外战略原因或背景与中国关系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初期斯大林揭露美国霸权政策,抵制美国扩张行为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苏联已取得的成果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赫鲁晓夫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经济的恢复取得很大成就,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中苏关系破裂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勃列日涅夫采取积极进攻战略,与美国争夺世经济差距缩小,军事上与美国形成战略平中苏关系恶化甚至发生武装冲突界霸主地位衡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由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国民经济军事化使苏联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中苏关系改善[真题练]图一、二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一、二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2)概括指出图二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1)图一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是为了惩治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图二反映的德国领土的变化与这一时期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有关。(2)由图二可以看出德国的分裂,也说明了“冷战”的加剧。答案(1)图一: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自选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雅尔塔》(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解析(1)从“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和“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可知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二战进入最后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但还需要迅速结束战争,同时安排战后世界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和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可知雅尔塔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推动了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但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需要迅速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2)评价: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对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推动了雅尔塔体制的形成;打上了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3年4月,罗斯福就授意自己的亲信雷斯特·戴维斯写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该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二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少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伟大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摘编自1947年3月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战略目标,据此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2)据材料一、二,概括杜鲁门与罗斯福对苏战略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罗斯福主张“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而“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第二小问美苏的利益冲突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2)第一小问罗斯福“强调大国合作”,由美国主导世界;杜鲁门主义强调直接对抗苏联的“极权政体”;第二小问罗斯福企图利用经济手段软化苏联,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杜鲁门认为“两种不同生活方式”使得二战后美苏的合作没有可能。答案(1)目标:美国,建立世界霸权;苏联,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势力和影响。影响: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2)不同: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苏联合作,谋求世界霸权;杜鲁门,公开与苏联对抗,遏制共产主义,夺取世界霸权。原因:罗斯福认为,苏联在战争中遭受重大损失,战后为取得美国的大量援助以重建经济,是会愿意继续合作的,他企图通过合作,软化苏联,达到美称霸的目的;而杜鲁门认为,美国不可能通过与苏联合作,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间1949年4月4日性质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参与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成立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材料二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深刻指明:“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的历史背景与作用。(2)阅读材料二及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采取“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由。解析(1)第一小问历史背景联系美苏“冷战”的时代特征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作用可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军事上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遏制等角度来分析。(2)理由可以从美苏对峙的时代特征、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敌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以及实行“一边倒”政策的作用来分析即可。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开始,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国家成立。作用: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军事上的遏制。(2)理由:两大阵营的对峙是国际形势的突出特征;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权不稳、经济形势严峻;“一边倒”外交政策有利于中国巩固政权、避免孤立、获得援助。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此题问论述,需要明确题目要求: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因此首先要指出论述的角度,材料一主要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两极格局的稳定,材料二主要说明的是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提出的观点,如果选择的第一个观点,需要从马歇尔计划当时的作用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果选择冲击两极格局,则需要从长远作用出发,说明欧洲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答案示例:角度论证角度一马歇尔计划促成两极格局形成和稳定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维护二战后地区的安全稳定(希腊、土耳其)角度二实施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欧洲经济恢复,并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两极格局(示例仅作参考,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有理亦可)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发表咨文,声称美国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少数人或外来的奴役阴谋”,“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提出“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保护“任何请求军事援助的国家防止共产主义侵略”。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材料二1970年2月,尼克松向国会提出咨文,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准备在欧洲或亚洲(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时在其它地区打一场局部战争。1971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3年,美越达成结束越南战争恢复和平的协议,体面结束了越战;在中东和波斯湾增强军事力量,阻止苏联的渗透和扩张……——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全球战略发生转变的原因。解析(1)特征依据材料一中“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可归纳出以称霸世界为基本目标;从“力图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和“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奉行‘两个半战争’的战略,即准备同时与苏联和中国打大战,在世界其他地区打局部战争”的信息可归纳出遏制共产主义,以苏联、中国为对手,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具有侵略性、扩张性和进攻性。(2)原因结合70年代的史实,从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以及当时国际关系的新变化来进行分析即可。答案(1)特征:以称霸世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