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为学术自由提供了社会环境。(3)阶级上:争霸战争,各国改革,“□01士”阶层受到重用。(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02学在民间”。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2.代表人物(1)道家:□03老子和庄子。(2)儒家:孔子、孟子和□04荀子。(3)法家:商鞅、□05韩非子。(4)墨家:墨子。3.意义(1)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06传统文化体系。(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07思想解放运动。(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概念阐释“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巧思妙记百家争鸣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孔子的地位:春秋晚期,儒家学派□01创始人。(2)孔子的思想政治思想: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02仁。主张“□0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强调统治者要□04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③希望恢复西周的□05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思想: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06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记忆技巧图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关系思考探究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礼”的主张?(社会价值)(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1)思想主张(2)历史影响①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思维点拨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本”思想有本质的不同现代的“民本”思想含有民主、自由、平等、公平的原则,而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只是为统治者服务,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主张“□01无为而治”。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等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庄子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易混易错道家学派≠道教道家学派为春秋末年老子所创,战国时期发展,其重要经典著作为《道德经》。道教是东汉时期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而形成的,东汉时期为民间宗教,魏晋时期才开始官方化,并建立其神仙系统。2.法家(1)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主张:韩非子主张□02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3)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03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思考探究秦朝为什么采纳法家思想?这与秦始皇本人性格的形成、秦朝先烈的遗功以及法家思想适应时代要求等因素分不开。同时,法士们的努力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ZHUTI知识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宗法制的解体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经济的发展D.私学的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阐述了“士”即知识分子阶层兴起的现象,要求选出其兴起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等都是“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宗法制的解体、私学的兴起是其兴起的社会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是其兴起的经济根源,而其直接原因是其直接的需求,即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故选B项。知识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2.(2018·江西南昌十中期中)《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实行仁政B.维护周礼C.为政以德D.强调教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孔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等级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B项正确。“仁政”思想是由孟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孔子的治国理念是维护等级秩序,强调教化与为政以德均与材料不符,故C、D两项错误。3.(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A.背离孔子理念B.具有民本思想C.推崇德治主张D.倡导人性本善答案B解析“以爱护人民为先”是典型的民本思想,所以材料说明孟子具有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未背离孔子理念,排除A项;推崇德治主张的是孔子,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人性本善,排除D项。4.(2018·哈尔滨三中测试)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该思想家是()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庄子答案B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思想家是在论证礼的起源。他用性恶论,即人对物质欲望的需求来解释礼。在战国时期,主张性恶论,又尊崇礼的思想家是荀子,故B项正确。孟子主张性善论,故A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故C项错误;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齐物论”,故D项错误。知识点三道家和法家5.(2018·安徽屯溪一中期中)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A.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B.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C.代表了先秦时期平民百姓的愿望D.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结合所学,老子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违背了自然,故选B项。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作为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排除A项;墨家学派代表了先秦时期平民百姓的愿望,排除C项;法家主张中央集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趋势,排除D项。6.(2018·兰州一中高二月考)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下独步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其主张()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使“法”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秩序的主要统治手段,这符合封建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排除A项;法家思想的内容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权利,而不是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且早期儒家思想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