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2(第3、4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B[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2.《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种现象说明()A.马铃薯在清朝末年传入福州地区B.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C.福州成为中国农业的最发达地区D.清政府支持福州地区的农业产品出口B[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福州生产的马铃薯运往被英国占领的香港和新加坡售卖,这说明福州的农业生产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福州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3.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第141课一个老婆婆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她的纺车。A.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B.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D[注意时间“1932年”及内容“……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由此可以判断是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影响。]4.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C.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D.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从材料信息来看,甲午战争后,开平煤矿等洋务企业的产量并未减少,反而有较大增加,这说明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故选C项。开平煤矿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故排除A项。甲午战争前后,西方列强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B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而题干涉及的是洋务企业,故排除D项。]5.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兼并。材料表明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与运行所起的作用是()A.极大增强了中国的海军力量B.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C.改变了驿站马匹的通讯方式D.抵制了列强的一些经济侵略D[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排除;材料中提到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发展迅速,美国旗昌行被轮船招商局兼并,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6.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曾指出:“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由此采取的行动是()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新式学堂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建设近代海军B[由关键信息“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分析,应是创办新式学堂,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活动,故排除C项;洋务派筹划海防是因近代西方侵略都来自海上,D项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7.“陈启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民族工业兴起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清政府设置工厂B[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源,二是时间1872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8.(2019·全国卷Ⅲ)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B[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享有一定特权,而清政府对国人及企业实行高压政策,因此一些中国人及企业常常使用外国人名字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即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故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间设厂没有出现高潮局面,故A项错误;中国人及企业使用外国人名字是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虽然可以减少进口,但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故D项错误。]9.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由材料中“1896年”“济急要图”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故选C项。]10.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指的是1912—1919年,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C、D三项是内因,B项是外因。其中,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部分政治障碍,因此政治前提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选D项。]11.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C[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使得民族工业迎来了又一次发展高峰,故C项正确。]12.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资本的入侵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C.官僚资本的压榨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C[从材料中“工厂陆续关门”“中央来了更遭殃”等信息并结合抗战胜利后的状况可知是官僚资本的压榨。]13.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挤压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D[“肥料不足”说明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故①正确;1912—1919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据此可知②正确;“冰雹无情”处于20世纪40年代的后期,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资本主义,故③正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根源,故④正确。]14.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新中国初期城镇总人口的变化A.“一五”计划实施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工业化基本实现A[“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展于1958年,时间上与图示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运动之后,时间上与图示不符,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15.阅读下面表格,从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例的比较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0商品零售额95.8%4.2%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彻底改变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刚刚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C[注意题干中的条件限制“不包括”及表格的时间“1956年”,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完成是在1952年,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A、B、D三项都与表格中数据所反映的信息相符,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16.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带有主观臆断性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D[题干材料“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体现出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带有主观臆断性。]17.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D.深化经济改革B[材料中“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信息反映出当时我国物资十分匮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联系到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B项正确。]18.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比上年增长-9.6%-4.2%9.2%11.9%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当“文化大革命”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③“文化大革命”时政治动乱,仍促进了经济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被破坏的经济得到回升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后,严重破坏了经济,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②③说法不正确,只有①④符合史实,故选D项。]19.下图是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C[观察图片的曲线和时间,可知②是1953—1956年,这时曲线有一个峰点,表明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因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故C项正确。]20.下面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图,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C[观察图片信息可知,1985年以后城乡差距才开始扩大,原因在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故选C项;社会主义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