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四)(建议用时:35分钟)[合格基础练]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对此,苏维埃政府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A[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及相关信息“危急”,判断出当时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项。]2.在国内战争期间,农民契诃夫拿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和理解正确的是()A.真的。余粮征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B.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C.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D.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D[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可判断出D项符合题意。]3.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家的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在1920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因此“阴云密布”,而1922年时已经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出现“阳光灿烂”,故选D项。]4.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B.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D.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取消商品贸易,而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故B项正确。]5.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这里省略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新经济体制B[材料中明显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才有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6.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所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D.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B[根据材料“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列宁在1921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7.在苏联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苏联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右图漫画题为《跛脚的巨人》,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A[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的是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选A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于余粮征集制和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没有,苏维埃纸币快速贬值。瞿秋白在赶往莫斯科的火车上,看到沿途乡下妇人拿100个鸡蛋来,想换些盐,却不愿意要卢布。材料二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材料三第二年(1922年),社会境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唔!多得很呢!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苦尔斯克(即库尔斯克)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商业也活跃了起来,商店、面包房、咖啡馆也都开张了。(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严峻形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列宁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克服困难?实行这项措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3)材料三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案:(1)严峻形势: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所需的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货币贬值,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原因: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严重破坏。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2)措施:新经济政策。出发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巩固苏维埃政权。(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苏俄(联)经济迅速恢复,物资(商品)开始丰富,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等级过关练]10.黄仁宇评价苏俄(联)的某段历史认为: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种看法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仓促性B.新经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C.苏联模式实施的片面性D.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性A[材料“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说明该政策是苏俄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符,故A项正确。]11.右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下列有关对该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A.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D.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A[从材料“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和图片“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等可以判断出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项。]12.列宁指出:“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这些方法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雇佣工人占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里,是完全不需要的。”这表明列宁()A.放弃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B.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不再需要发展工农业C.迫切想改变苏俄落后农业国的面貌D.认为沙俄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A[根据材料“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经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方法”可知,这一时期的列宁主动放弃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发展工农业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列宁对改变苏俄落后现实的强烈愿望,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这段话表述于十月革命之后,这一时期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故D项错误。]13.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下面对斯大林的演讲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基础B.斯大林为其经济发展模式辩解C.农民对苏联模式产生严重不满D.斯大林准备放弃计划经济体制B[材料并未强调农业集体化的问题,故A项错误;苏联模式实际上就是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以他在演讲中强调向农业征税,实际上就是为他的经济发展模式辩护,故B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农民对苏联模式的态度,故C项错误;1928年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形成时期,故D项错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全球影响的观点来看,国家计划委员会很可能将证明比共产国际具有更大的意义。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中有关苏联模式的观点展开评论。答案:观点一:苏联模式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影响巨大。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西方国家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经济崩溃,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为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观点二: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值得仿效。经济上,政企不分,政府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经济缺乏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权;思想上,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个人崇拜严重;社会生活上,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长期得不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