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据某学者回忆,毛泽东在1952年指示,“中国历史很长,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止于汉;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B.有利于学术领域的繁荣发展C.划分的历史阶段影响至今D.确立了革命史观的指导地位解析:选B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故A项错误;毛泽东对中国历史的指示,有利于学术的繁荣,故B项正确;毛泽东的历史阶段划分已经不被使用,故C项错误;革命史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2.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中共八大正确决策D.“双百”方针贯彻执行解析:选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属于科技成就的有利环境,并非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故B项错误;中共八大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当前中国的主要任务,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指出“学术领域百家争鸣”,在此方针指导下在学术领域取得了明显成就,故D项正确。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这一反差表明()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解析:选C据材料“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可知,人们可以比较自由的选择各种题材的电影,说明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此决定()A.是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体现B.有利于“双百”方针贯彻执行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解析:选B根据材料“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可以得出,利于“双百”方针贯彻执行,故B项正确。5.1957年,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的主张。这一主张()A.具有超前意识B.符合建设需要C.违背“双百”方针D.得到贯彻执行解析:选B马寅初的思想是符合中国当时实际情况,不属于超前意识,故A项错误;新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增长过快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因此该思想的提出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展开,故B项正确;1956年,中央提出了“双百”方针,马寅初的思想受到了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影响,故C项错误;1958年因为“左”倾错误否定该思想,故D项错误。6.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A.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B.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D.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解析:选D据材料“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强调的是国内的情况,对外开放与此无关,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无体现;C项在材料不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结束了“左”倾思想的错误指导,在文艺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学艺术创作再现生机勃勃,故D项正确。7.“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恢复B.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解析:选A材料突出反映出文艺政策对文艺重新繁荣的影响,“更加强调人文关怀”“走向多元化”体现出“双百”方针的恢复,故A项正确;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不是主要原因,故B、C、D三项错误。8.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A.注重人文关怀B.强调历史理性C.重在现实批判D.借鉴先进理念解析:选A材料从“人文精神大讨论”到“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都体现出新时期文艺注重人文关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历史的理性看待、对现实的批判、借鉴先进理念,故B、C、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丝毫政绩可纪”。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现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6分)解析:第(1)问,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之前,所出现的是各抒己见,这是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的产物;“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对历史的歪曲;材料中“1982年”所代表是改革开放以来,重新恢复了“双百”方针,文学艺术获得新的发展。第(2)问,根据所学分析即可。答案:(1)特征: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的百花齐放,推动了学术讨论和研究的进步;“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导致文学艺术上出现“一潭死水”,甚至歪曲历史史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使文学艺术出现了新的春天。(2)因素: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情况;时代性;评价角度;等等。(答出三点即可)